[发明专利]车辆快速检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4071.7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3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许艳伟;喻卫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姜怡;阚梓瑄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快速 检查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长度测量装置的车辆快速检查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当被检车辆进入检测区域时,分别测量被检车辆的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判断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是否分别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长度阈值和第二长度阈值;如果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分别大于或等于第一长度阈值和第二长度阈值,则确定被检车辆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一间隙部分是否出现在车辆快速检测系统发射辐射射线束时形成的束流区域;以及当间隙部分出现在束流区域时,根据间隙部分,向被检车辆发射第一辐射剂量的辐射射线束;其中被检车辆与车辆快速检查系统相对移动。该方法可准确地确定出辐射射线束的出射时机,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辐射扫描的车辆快速检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长度测量装置的车辆快速检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基于辐射扫描的车辆快速检查领域,目前的趋势是在被检车辆不停车的情况下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检查效率。但由于高能辐射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性,在对被检车辆进行检查时,需要避开驾驶室(即车头部分),以避免对驾驶员发射高能辐射射线。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在检测通道内安装多组光电开关或光幕及地感线圈来检测车辆的位置,当判断驾驶室已经通过辐射射线的束流区域(即辐射射线的扫描区域)后,控制射线源出束,以对驾驶室后面的车厢进行扫描。但采用光电开关或光幕等进行判断,经常存在误判的情况,给驾驶员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快速检查系统及系统,可快速且准确地识别被检车辆,从而安全地对被检车辆进行检查。
本发明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快速检查方法,用于一车辆快速检查系统,包括:当被检车辆进入检测区域时,分别测量所述被检车辆的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判断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是否分别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长度阈值和第二长度阈值;如果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长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被检车辆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间隙部分是否出现在所述车辆快速检测系统发射辐射射线束时形成的束流区域;以及当所述间隙部分出现在所述束流区域时,根据所述间隙部分,向所述被检车辆发射第一辐射剂量的所述辐射射线束;其中所述被检车辆与所述车辆快速检查系统相对移动。
本发明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快速检查系统,包括:辐射成像装置,包括:射线源,用于发射检测被检车辆的辐射射线束;探测器,用于检测透过所述被检车辆的辐射射线和/或发生散射的辐射射线;及图像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探测器检测到的辐射射线信号进行成像;长度测量装置,用于当所述被检车辆进入检测区域时,分别测量所述被检车辆的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是否分别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长度阈值和第二长度阈值;如果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分别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阈值和所述第二长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被检车辆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一间隙部分是否出现在所述辐射射线束形成的束流区域;当所述间隙部分出现在所述束流区域的结束位置时,根据所述间隙部分,控制所述辐射成像装置向所述被检车辆发射第一辐射剂量的所述辐射射线束;其中所述被检车辆相对于所述长度测量装置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快速检查方法及系统,测量被检车辆不同部分的长度,并在不同的长度值满足预定条件时,通过对被检车辆间隙部分的判断,从而准确地确定出辐射射线束的出射时机,避免了因对被检车辆车头部分的误判而为驾驶员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根据一示例示出的被检车辆的侧视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根据一示例实施例示出的车辆快速检查方法的不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40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