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透过型光学阻隔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4642.7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2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坚;于佩强;刘勇菁;曹应刚;陈超;吕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11 | 分类号: | G02B1/111;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郭杨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薄膜 阻隔薄膜 阻隔性能 透光率 透过型 防反射性能 薄膜整体 表面附着 高阻隔膜 均匀附着 反射率 防反射 阻水 阻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透过型光学阻隔薄膜,包括PET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匀附着于所述PET光学薄膜两面的SiO涂层。本发明在PET光学薄膜的表面附着了SiO涂层,该SiO涂层兼具原先高阻隔膜(阻水阻氧)和防反射(AR)涂层的功能,使得本发明产品既具备高的阻隔性能,又有着良好的防反射性能。本发明薄膜整体的阻隔性能达到10‑1‑10‑3g/㎡/day,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反射率,而大大增加了透光率,全光线透光率能达到94%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元件结构改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透过型光学阻隔薄膜。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利用背光发出的光才能够显示画面,主流移动电子设备上使用的LCD都是以设备背面的一组发光二极管作为白光光源。液晶控制光的通过,滤色片为其增加了色彩。白光光源价格昂贵,所以显示屏一般都使用蓝光发光二极管,覆盖上荧光粉把发出的光转化为白光。由于受到荧光材质的限制,红光呈现能力偏弱,加上所搭配的彩色滤光片的混色效果差,最终呈现的色域饱和度不佳,导致液晶面板在色域呈现能力上不足,多仅能达到72%NTSC左右。为了不使量子点层劣化,需要采用阻水阻氧的高阻隔膜进行包夹式封装。作为高阻隔膜,面向液晶显示的薄膜必须具备全光线透过率90%以上,Haze和b*要在1以下,然而对于高阻隔膜,达到理想的光学效果非常困难。因此目前缺乏一种兼具高阻隔性能和防反射(AR)性能的光学阻隔薄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高阻隔性和良好防反射效能的高透过型光学阻隔薄膜,其能够降低反射率,增加透光率。结构简单,涂层薄,柔韧性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透过型光学阻隔薄膜,包括PET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匀附着于所述PET光学薄膜两面的SiO涂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SiO涂层的厚度为80-95nm。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在PET光学薄膜的表面附着了SiO涂层,该SiO涂层兼具原先高阻隔膜(阻水阻氧)和防反射(AR)涂层的功能,使得本发明产品既具备高的阻隔性能,又有着良好的防反射性能。具体的性能提升如下:
1.因在PET光学薄膜的两面均附着了SiO涂层,本发明薄膜整体的阻隔性能达到10-1-10-3g/㎡/day。
因在PET光学薄膜的两面均附着了SiO涂层,本发明相比同类产品,其进一步降低了反射率,而大大增加了透光率,全光线透光率能达到94%以上。
本发明实际上充分利用和发挥了SiO涂层的性能和功能,将原先的阻隔和防反射(AR)双层结构简而为一,且加上SiO涂层薄,柔韧性好,故使得本发明整体厚度较薄,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高透过型光学阻隔薄膜的截面示意图(图中绘有光线反射示意)。
其中: 1、SiO涂层;2、PET光学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高透过型光学阻隔薄膜,其由PET光学薄膜2和均匀附着于所述PET光学薄膜两面的SiO涂层1共同构成。
本实施中所述SiO涂层1的具体厚度选择为85-90nm。
本实例在PET光学薄膜2的表面附着了SiO涂层1,该SiO涂层1兼具原先高阻隔膜(阻水阻氧)和防反射(AR)涂层的功能,使得本发明产品既具备高的阻隔性能,又有着良好的防反射性能。具体的性能提升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4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