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MAC层实现空口调度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6212.9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1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军帅;黄学艳;陈锋;易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6 | 分类号: | H04W28/16;H04W7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ac 实现 空口 调度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MAC层实现空口调度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小区的质量信息以及目标UE在对应小区上的空口质量,确定目标UE可用的小区集合,将目标UE的逻辑信道映射到小区集合上;根据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将目标UE映射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上;再将目标UE映射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传输信道上;最后将目标UE映射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物理信道上,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物理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目标UE收发数据的业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把UE的逻辑信道到小区‑小区内的载波‑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传输信道‑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物理信道的四级映射完全由MAC控制,从而实现灵活空口的需求,满足5G网络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MAC层实现空口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蜂窝网络的设计以小区为中心,用户的接入/建立/去除、网络的覆盖、资源调度、移动性管理、信令控制、规划/优化等都是以独立小区来进行的。这种系统设计已补适用于5G网络的需求。5G网络出现的超密集组网/海量接入点(Ultra Dense Network,MassiveRRU/AP),上下行灵活双工/全双工、C/U(C-Plane/U-Plane,控制平面/用户平面)分离、满足多样化场景的SDAI(oftware define air interface软件定义空口)等技术使得小区内用户间和小区间的相互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高实时性同步协作需求成为网络常态。
目前协议栈中的MAC(媒介访问控制)功能只完成了用户多个载波的调度,面对5G的需求无法满足根据用户的空口环境提供灵活空口(多种5G物理层PHY的无线接入技术RAT)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MAC层实现空口调度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的MAC功能无法满足5G网络中灵活空口的调度需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MAC层实现空口调度的方法,包括:
根据小区的质量信息以及目标UE在对应小区上的空口质量,确定所述目标UE可用的小区集合,将目标UE的逻辑信道映射到所述小区集合上;其中,所述小区集合包括一个以上的小区;
根据所述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将目标UE映射到该小区集合中的一目标小区内的载波上;
根据所述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将目标UE映射到所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传输信道上;
根据所述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将目标UE映射到所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物理信道上;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物理信道用于承载所述目标UE收发数据的业务。
其中,当第一数据传输过程为小区将数据发送至UE时,所述根据小区的质量信息以及目标UE在对应小区上的空口质量,确定所述目标UE可用的小区集合,将目标UE的逻辑信道映射到所述小区集合上的步骤包括:
根据目标UE的信道质量、目标UE在对应小区上的空口质量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为所述目标UE分配所述第一数据传输使用的小区集合;并将所述目标UE的逻辑信道映射到所述小区集合上。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将目标UE映射到该小区集合中的一目标小区内的载波上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确定所述小区集合中能够支撑的目标UE的一目标小区,并将所述目标UE映射到所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上。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将目标UE映射到所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传输信道上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UE的数据传输需求,实现所述目标小区内的目标UE到载波的调度,并将所述目标UE映射到所述目标小区内的载波承载的传输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6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