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级氰尿酸锌钙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8112.X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2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谭光明;翁腾飞;范一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太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9/10 | 分类号: | C08K9/10;C08K5/3492;C08L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6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氰尿酸 生产工艺 | ||
一种纳米级氰尿酸锌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生产工艺在高速搅拌的高压釜中由氰尿酸、钙化合物、锌化合物、粒径控制剂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上述共沉淀合成的氰尿酸锌钙从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再经过滤、干燥、粉碎得到纳米级氰尿酸锌钙金属盐产品。本产品与辅助热稳定剂协同使用,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环保型钙锌复合热稳定剂。本发明解决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团聚问题,能与聚氯乙烯制品有很好的相容性,能有效解决聚氯乙烯制品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问题,使制品具有优良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级氰尿酸锌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聚氯乙烯加工过程中,辅助稳定剂在聚氯乙烯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对加工过程的热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产品的晶型较大,在聚氯乙烯加工中表现出分散性差,如在挤出口模上易析出,聚氯乙烯制品表面有不分散的白点,从而影响制品的外观和品质。
为了有效控制氰尿酸锌钙的粒径,使其分散性能有所提高,欧洲及日本等国家目前公开的科技文献中,通常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成核剂(如氧化硅、碳酸钙)和有机酸盐的水乳液来控制晶型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但产品中成核剂的含量高,粒径较大;国内目前也有利用超声波、高速搅拌、球磨等物理方法来实现微晶的文献报道,但它们在工艺上均存在生产费用高、生产工艺复杂、操作性能差等问题。针对上述工艺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纳米级氰尿酸锌钙的生产工艺,解决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团聚问题,能与聚氯乙烯制品有很好的相容性,能有效解决聚氯乙烯制品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问题,使制品具有优良的长期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纳米级氰尿酸锌钙金属盐的制备工艺,有效的对粒径进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团聚问题,使其在聚氯乙烯制品加工过程中能很好的分散及相容,并能提高制品的热稳定性能。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加以实现:
一种纳米级氰尿酸锌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构成:
a)首先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压力表和冷却回路的高压反应釜中投入氰尿酸、钙化合物、锌化合物、催化剂和水,在搅拌速度50~700r/min,温度80~150℃,压力0.1Mpa~8Mpa下进行反应2~8小时后得到氰尿酸锌钙金属盐;
b)在a)步得到的氰尿酸锌钙金属盐中加入粒径控制剂,搅拌反应0.5小时后完成氰尿酸锌钙的包覆处理,使上述共沉淀合成的氰尿酸锌钙从亲水性变为亲油性,从而得到纳米级氰尿酸锌钙浆料;
c)将b)步中得到的纳米级氰尿酸锌钙浆料过滤、干燥,最后粉碎风选成型并得到纳米级氰尿酸锌钙金属盐产品。
所述的反应物原料为氰尿酸,锌化合物为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的一种或两种,钙化合物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粒径控制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酰胺、季戊四醇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双硬脂酸甘油酯、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C12~C18醇、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催化剂为冰醋酸、双氧水、亚磷酸、氨水、邻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反应物原料用量如下:
锌化合物,用量为氰尿酸重量的0%~95%;
钙化合物,用量为氰尿酸重量的0%~65%;
粒径控制剂,用量为氰尿酸重量的0.2~2.5%;
催化剂,用量为氰尿酸重量的0.2~2.5%;
水,用量为氰尿酸重量的3~1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太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太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8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降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