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8178.9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3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莫皓然;薛达伟;林竹发;陈则诚;韩永隆;黄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B29C64/386;B33Y30/00;B33Y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沉积 成型 装置 | ||
1.一种熔融沉积成型装置,适用于一熔融沉积成型机,包含:
至少一高分子材料;
至少一容器,其内设有一加热器,该至少一高分子材料是导入该至少一容器中,由该加热器对该至少一高分子材料加热熔融;
至少一喷头,具有一喷孔,设置于该至少一容器的一端,使该容器中熔融后的该高分子材料由该喷孔挤出;
一打印驱动平台,用以供该至少一喷头架构于其上,以进行三轴位移;以及
一电脑系统,包括一接口控制系统及一数据传输平台,该数据传输平台依据一操作指令进行一切层运算而产生一打印数据,该切层运算即为将欲成型的一立体物件的一切层程序数据转换成一二维切层打印格式影像数据,并传输至该接口控制系统,且该接口控制系统包括一控制面板,以供一使用者控制驱动该打印驱动平台运作,以进行该熔融沉积成型装置的三维成型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脑系统的该数据传输平台是通过一通用序列总线传输接口,以接收该二维切层打印格式影像数据,并对该二维切层打印格式影像数据进行解译以及编排的动作,以完成驱动前置工作,再传输一信号给该接口控制系统,以控制及驱动该打印驱动平台位移,以进行该熔融沉积成型装置的三维成型作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用序列总线传输接口包含一打印格式系统及一影像数据处理器的至少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材料为一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该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为一聚氯乙烯、一聚乙烯、一聚苯乙烯、一聚氨基甲酸酯、一聚酰胺、一聚甲醛、一纤维素塑料、一聚四氟乙烯、一聚酰亚胺、一聚苯硫醚、一聚碳酸脂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其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材料为一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该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为一聚乳酸(PLA)、一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一丁二烯-苯乙烯(BS)、一丙烯腈-苯乙烯(AS)、一聚 乙酰胺(PA)、一尼龙6、一尼龙66、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氯化聚乙烯(CPE)、一醋酸纤维素、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E或PET)、一聚氯乙烯(PVC)、一聚丙烯(PP)、一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一改质聚氯化二甲基苯(m-PPE)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其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熔融沉积成型机更包括一材料匣及一进料器,该至少一高分子材料是为一成型线材,且储置于该材料匣中,并通过该进料器的驱动以供给输入至该至少一容器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型线材的直径是介于0.01mm至2.0mm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成型线材的直径是介于0.1mm至1.0mm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容器是由一金属材料所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容器更具有一隔热管,并与该喷孔连通,供以将该至少一高分子材料导送至该喷孔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设置于该至少一容器的底部,并与该隔热管相邻接,该至少一高分子材料经该隔热管导送至该加热器处,即通过该加热器加热熔融,再由该喷孔挤出熔融后的该高分子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是为一热电阻加热器、一激光加热器的其中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喷孔直径是为0.05~0.2mm。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容器更具有至少一导热通道,供以将该加热器所散发出的热能予以热传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容器更具有一热传导鳍片,供以与该至少一导热通道连通,以实施热交换作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熔融沉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容器更具有一风扇,供以加强该热传导鳍片实施热交换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817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