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火打捆直流送出送端电网运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9975.9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5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罗煦之;易俊;张健;王安斯;贾俊川;王歆;于强;屠竞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捆 直流 送出 电网 运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风火打捆直流送出送端电网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基础方式;步骤2考察近区风电场暂态压升水平;步骤3:当暂态压升越限,转步骤4,否则转步骤11;步骤4:当送端电网近区增开调相机,转步骤5,否则转步骤6;步骤5:当增强换流站近区电压控制能力,转步骤2;步骤6:当送端电网近区增开常规电源机组,转步骤7,否则转步骤8;步骤7:当增强换流站近区电压控制能力,转步骤2;步骤8:当暂态过程中风电场近区低电压穿越,转步骤10,否则转步骤9;步骤9:降低直流输送功率,转步骤2;步骤10:分批次停运暂态过程进入低穿状态风电场机组,转步骤2;步骤11:满足风电场稳定运行约束,结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运行控制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风火打捆直流送出送端电网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是我国面临能源紧张与环境恶化双重压力的必然选择。受限于自然资源与负荷分布,我国新能源发展主要采取大规模集中开发、高电压等级远距离送电的方式,通过直流系统采用风火打捆方式远距离送出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受限于直流系统自身运行特性,在直流换相失败发生的瞬间,受端直流电压跌落,送端母线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直流电流大幅升高,导致送端换流变漏抗无功损耗增加,拉低近区母线电压;之后直流控制系统动作,拉大送端整流侧触发角以及VDCL(低压限流环节)等动作,直流电流下降(通常会降至零),直流输送功率归零,送端换流站由无功不足转为无功盈余。
对于风电场机组而言,根据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风电场应具备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但对于高电压耐受能力规定较为简单,仅要求机组机端电压低于1.1p.u时可保持连续运行,对超过0.1p.u的情况并未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即允许风电场机组在机端电压超过1.1p.u情况下无延时脱网。因此,对于直流送端近区的风电场机组而言,直流换相失败的低电压阶段通常来说不会使得风电场机组脱网,但过电压阶段使得风电场机组脱网风险的比较大。
进一步分析直流换相失败暂态过程与风电场脱网的耦合关系。在直流换相失败暂态过程中,近区母线电压波动过程为先大幅跌落,之后再大幅升高。在电压大幅跌落情况下,则近区风电场机组有可能进入低电压穿越模式,而双馈风电场机组一旦进入低电压穿越模式,通常伴随CROWBAR电路动作,由双馈风电场机组转为异步机组,有功出力大幅降低并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导致近区电压进一步跌落,形成正反馈过程,可能扩大换相失败造成风电进入低穿状态的范围;而在电压恢复正常水平后,风电退出低穿状态,不再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但有功功率并不能快速恢复至事故前水平,因此近区呈现轻潮流状态,使得电压水平进一步升高,同样形成正反馈过程,可能扩大换相失败造成风电场机组过电压脱网的风险和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流送端近区换相失败造成风电脱网与两个正反馈过程密切相关,在直流送端电网运行控制中需截断正反馈过程,避免风电场机组因换相失败而发生大规模脱网事故。故,需提出一种风火打捆直流送出送端电网运行控制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火打捆直流送出送端电网运行控制方法,在确保风火打捆直流送出送端电网风电基地不因直流换相失败电压波动而发生连锁脱网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了直流输电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火打捆直流送出送端电网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电网运行方式,确定交流系统运行方式,直流额定输电功率,风电场高电压耐受能力;
步骤2:计算直流换相失败扰动,查看近区风电场暂态压升水平;
步骤3:判断近区风电场暂态压升是否越限,若越限则转入步骤4,否则转入步骤11;
步骤4:若送端电网近区存在可增开的调相机,则转入步骤5,否则转入步骤6;
步骤5:增开近区调相机,以增强换流站近区电压控制能力,转入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9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