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遥控、指纹、密码、光电开关五重双路控制框锁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0083.0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和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和柱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7600 河北省承德***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遥控 指纹 密码 光电开关 五重双路 控制 锁门 | ||
技术领域:
一种手机、遥控、指纹、密码、光电开关五重双路控制框锁门。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市面上的门大多是由机械(钥匙)或遥控(近距离)控制门的开关,高端化的门也是通过指纹或刷卡等方式单一控制,如果钥匙丢失或单控失效,门则无法打开。多重控制的门也是将几种控制串联在一起,这样的门线路或控制部分某一处出现问题,门就没法打开。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遥控控制门、指纹、密码、刷卡控制门都是通过电池供电,一旦电池没电,门照旧打不开,并且电池需经常更换,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市面上的门大多数都是有锁孔,如果不安装可视部分和摄像头,则无法监测室外情况,给坏人以可乘之机,非常不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一种手机、遥控、指纹、密码、光电开关五重双路控制框锁门。
发明内容:
一种手机、遥控、指纹、密码、光电开关五重双路控制框锁门,其特征在于由手机、遥控器、指纹密码控制器、光电开关、可视门铃按钮、可视门铃室内机、摄像头、无线控制器、有线控制器、主锁具、内外充电口、门、门框组成,指纹密码控制器、可视门铃按钮、摄像头安装在门框外侧,光电开关安装在门框内侧,可视门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任何位置,无线控制器、有线控制器安装在门框里,主锁具安装在门框任一位置,锁销由门框向门伸出,内外充电口安装在门框的内外,手机、遥控器、可视门铃室内机通过无线形式与无线控制器相连,指纹密码控制器、光电开关、可视门铃按钮、摄像头通过有线形式与有线控制器相连,连接线走在门框里,无线控制器、有线控制器分路单独供电。
这种框锁门采用手机、遥控、指纹、密码、光电开关五种不同控制方式开门,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便捷、实用。手机可通过蓝牙、wifi、GSM三种方法开门,既可近距离控制,又可远程操控,非常方便实用。滚动码的遥控器十分安全,每一次发送的代码都是唯一的,不规则,且不重复,使得任何通过非法捕捉和扫码跟踪等破译手段都化为泡影。本发明没有锁眼,通过指纹或密码开门,没有安全漏洞,非常的方便。光电开关体积小、寿命长、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安装在门框内侧,当室内人员走到光电开关的感应范围,门就自动打开。无线控制器、有线控制器单独供电,每一路都构成独立控制单元,即使一路控制部分失灵,另一路控制部分也能将门打开,彻底解决框锁门单控一旦失效而没有别的方式开门的问题。内外充电口安装在门框的内外,从根本上改变了装置断电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即使在停电等情况下,通过备用电源插口及时给装置供电,框锁门也能正常工作。可视门铃按钮、可视门铃室内机、摄像头的安装,可布防报警、监控室外环境、拍照留存、室内开锁,增强框锁门的安全防盗性,市场潜力巨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机、遥控、指纹、密码、光电开关五重双路控制框锁门结构图。
1是摄像头,2是可视门铃按钮,3是光电开关,4是指纹密码控制器,5是主锁具,6是有线控制器,7是无线控制器,8是内外充电口,9是门,10是门框,11是手机,12是遥控器,13是可视门铃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手机、遥控、指纹、密码、光电开关五重双路控制框锁门是这样实现开门的:(结合说明书附图1)手机11通过蓝牙、wifi、GSM任一方式,发出开门指令,无线控制器7接收开门指令,主锁具5动作,将门打开;遥控器12发出开门指令,无线控制器7接收开门指令,主锁具5动作,将门打开;指纹密码控制器4识别信息后,将开门指令传给有线控制器6,主锁具5动作,将门打开;走到光电开关3的感应范围,光电开关3将指令传给有线控制器6,主锁具5动作,将门打开;长时间停电装置电量不足时,通过内外充电口8充电;摄像头1监测外部环境,室外按动可视门铃按钮2,发射无线指令给可视门铃室内机13,可视门铃室内机13接收指令,显示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和柱,未经蔡和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0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