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滑柱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0618.4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8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道亮;刘沛辰;孙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火灾 逃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层建筑火灾疏散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滑柱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高层建筑火灾时的安全疏散问题亟待解决。多个实例证明,单纯依靠楼梯的传统疏散方式已不能满足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因此,积极开展多元化的逃生救援研究变得日益迫切。现有的疏散方式中,有的疏散效率不高,只能进行单人疏散;有的造价高昂,操作复杂,不适于大规模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疏散效率较高、操作方便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滑柱系统,作为对楼梯、电梯疏散的辅助疏散方式使用。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滑柱系统,既可设置在建筑物内部与楼递间或电梯间公用防火分隔,也可凸起在建筑物外墙之外,其包括井壁、楼层板、门、井内走道、滑柱井、滑柱孔、滑柱、缓冲垫;
所述滑柱井是建筑内被楼层板隔开的竖直通道,所述滑柱井内的每一楼层板均有所述滑柱孔,所述滑柱穿过所述滑柱孔,所述滑柱两端与楼层板连接,所述滑柱底部有所述缓冲垫。
所述滑柱井顶部连至建筑的顶部,底部连至建筑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滑柱直径为十厘米,所述滑柱采用不锈钢材料,所述滑柱外表面有不锈钢蒙皮包裹。
相邻的两层楼层板上的滑柱孔错位排布。
优选的,所述井壁围成长方形,长为3米,宽为2米;建筑的每一层均有一个进入所述滑柱井的门。
所述滑柱与井壁一侧之间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减去孔径半径后仍有一安全通行距离,而所述门紧邻井壁一侧。
综上所述,本装置依靠重力下滑,无需其它动力。进行疏散时人员只需抱住滑柱下滑即可。由于一次只需下滑一层楼,因此人员不会产生恐高等畏惧情绪,底部的缓冲垫也可防止人员失手下坠时跌伤。从滑柱下来的人员和从门进入的人分属不同的井内走道,不容易发生人员相向而行或是碰撞摩擦,可以非常安全且有序地展开疏散活动。本系统尤其适用于年轻人的疏散逃生。本系统垂直疏散效率高,不需要额外添加辅助装置,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三层滑柱侧向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X楼层的滑柱井俯视图(X=2,4,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Y楼层的滑柱井俯视图(Y=3,5,7…);
图中,1:井壁,2:滑柱,3:缓冲垫,4:楼层板,5:滑柱孔,6:门,8:滑柱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滑柱系统,既可设置在建筑物内部与楼递间或电梯间公用防火分隔,也可凸起在建筑物外墙之外,其包括井壁1、楼层板4、门6、滑柱井8、滑柱孔5、滑柱2、缓冲垫3;
滑柱井8是建筑内被楼层板4分开的竖直通道,滑柱井8内的每一楼层板4均有滑柱孔5,滑柱2穿过滑柱孔5,滑柱2两端与楼层板4连接,滑柱2底部有缓冲垫3。
滑柱井8顶部连至建筑的顶部,底部连至建筑的底部。
滑柱2直径为十厘米,滑柱2采用不锈钢材料,滑柱2外表面有不锈钢蒙皮包裹。
相邻的两层楼层板4上的滑柱孔5错位排布。
井壁围成长方形,长为3米,宽为2米;建筑的每一层均有一个进入滑柱井8的门6。
所述滑柱2与井壁一侧之间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减去滑柱孔5半径后仍有一安全通行距离,而所述门6紧邻井壁一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人员由上部箭头指示方向进入滑柱井8后,抱住滑柱2,通过本层的滑柱孔5,即可滑入下一层。滑柱2底部有缓冲垫3,可对人员落地起到缓冲作用,也可防止人员失手跌伤。从缓冲垫3下来后按照箭头指示方向继续下滑,通过滑柱井5进入下一层,如此反复,直至底层,通过设置在底层的出口即可撤离至室外。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柱井俯视图,尤其是针对图1第二楼层滑柱井8的俯视图,两个箭头方向是疏散人员移动方向。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柱井俯视图,尤其是针对图1第三楼层滑柱井8的俯视图,两个箭头方向是疏散人员移动方向。
综上所述,本装置依靠重力下滑,无需其它动力。进行疏散时人员只需抱住滑柱下滑即可。由于一次只需下滑一层楼,因此人员不会产生恐高等畏惧情绪,底部的缓冲垫也可防止人员失手下坠时跌伤。从滑柱下来的人员和从门进入的人分属不同的井内走道,不容易发生人员相向而行或是碰撞摩擦,可以非常安全且有序地展开疏散活动。本系统尤其适用于年轻人的疏散逃生。本系统垂直疏散效率高,不需要额外添加辅助装置,占地面积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比如可以想到的所述长方形的变形,门的位置的变动,滑柱直径、材料、蒙皮以及连接方式的改变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0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型防错位导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