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子结构片段改变制备昆虫引诱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1225.5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9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梅向东;王安佳;宁君;折冬梅;张开心;杨帅;董梦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N35/02;A01N31/02;A01N43/22;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子结构 片段 改变 制备 昆虫 引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信息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分子结构片段改变制备昆虫引诱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过去在防治害虫时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大多数具有高毒或高残留,长期使用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所以应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需求与日俱增。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运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无毒、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对昆虫信息物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许多信息素有效成分被鉴定,进而用于害虫防治,从而大大提高害虫控制效果,达到有效防治害虫同时避免环境污染的效果。
但目前由于对昆虫信息物质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许多昆虫信息物质中的有效成分还未完全鉴定,所以目前开发出的信息素引诱剂的引诱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分子“结构片段改变”策略开发高效昆虫引诱剂的方法来防治害虫。
“结构片段改变”是指信息素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分子结构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也就是说信息素混合物中任一个组分可以通过分子结构片段改变得到信息素混合物的其他组分,例如双键位置的改变、碳链长度的改变或氧原子位置的改变等。
在昆虫信息素主要成分中加入微量(0.01-3%)“结构片段改变”物质可大大提高其引诱效果。
一种基于分子结构片段改变制备昆虫引诱剂的方法,在信息素中加入与信息素在分子结构上有关联性的物质。
所述的关联性是指改变原信息素分子结构的双键位置,碳链长度和/或氧原子位置,得到新的信息素。
所述加入的与信息素在分子结构上有关联性的物质的加入量为信息素质量的0.01-3%。
所述信息素为小菜蛾信息素,玉蜀黍果穗夜蛾性信息素,烟芽夜蛾性信息素,红背地老虎的性信息素,粘虫性信息素,小地老虎信息素或白蜡窄吉丁信息素。
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芯,含有上述的信息素及与信息素在分子结构上有关联性的物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协助鉴定昆虫信息素系统,还可优化现有信息素或引诱剂组分,从而开发出更加高效的昆虫引诱剂,大大提高害虫的防治效果,对综合防治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的高效引诱剂组分
小菜蛾信息素的主要成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醋酸酯(Z11-16:Ac),这两种物质以8∶2-4∶6的比例混合对雄虫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依据分子“结构片段改变”策略,推断小菜蛾信息素中还含有微量的“结构片段改变”物质: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顺-11-十四碳烯醇(Z11-14:OH)和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Z9-14:Ac)。将这三种微量物质添加到引诱剂中制备成诱芯进行田间试验。
田间生物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在现有引诱剂中加入0.01%-2%的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顺-11-十四碳烯醇(Z11-14:OH)可明显增加其引诱效果,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Z9-14:Ac)的增效作用不明显。
表1添加微量“结构片段改变”物质的小菜蛾引诱剂的引诱效果
实施例2玉蜀黍果穗夜蛾(Heliothiszea)的高效引诱剂成分
玉蜀黍果穗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为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但此组分对该种昆虫生物响应不够强烈。为深入了解玉蜀黍果穗夜蛾性信息素成分,依据分子“结构片段改变”策略,推断出玉蜀黍果穗夜蛾雌虫性信息素中还含有微量的“结构片段改变”物质: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顺-7-十六碳烯醛(Z7-16:Ald)和十六碳醛(16:Ald)。将这三种微量物质添加到引诱剂中制备成诱芯进行田间试验。
田间生物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在引诱剂中加入0.01%-2%的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可明显增加其引诱效果,顺-7-十六碳烯醛(Z7-16:Ald)和十六碳醛(16:Ald)的增效作用不明显。
表2添加微量“结构片段改变”物质的玉蜀黍果穗夜蛾引诱剂的引诱效果
实施例3烟芽夜蛾(Heliothisvirescens)的高效引诱剂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12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