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位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2000.1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1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拉远模块 探测参考信号 定位精度低 定位技术 拼接处理 通信领域 时长 传送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定位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在设定时长内传送的信息,所述信息是由多个射频拉远模块RRU的一个探测参考信号SRS周期内的SRS符号拼接处理形成;从所述信息中确定每个RRU的SRS符号;将所述每个RRU的位置作为确定的所述每个RRU的SRS符号对应的终端的位置,用以解决目前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存在定位精度低的问题,达到了精确定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中终端的定位技术发展迅速,基于定位技术的应用蓬勃发展,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导航服务、位置推送、关联搜索以及大数据行为等,目前定位技术有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该技术是终端通过接收参考源的信号,把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参考源所在的位置当成是移动终端的所在位置,从而实现定位。由于这种定位技术实现方法简单,因而被广泛的应用。
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在新型室内分布系统这种应用场景下,仍存在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原因是:对于新型室内分布系统,一个小区由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协同覆盖以提升小区覆盖面积,且多个射频拉远单元间的信号通过叠加后回传给基带单元解调,这样就会由于信号叠加导致信号源头无法识别,因而无法定位到具体的射频拉远单元的位置。
因此,目前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存在定位精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及其装置,用以解决目前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存在定位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包括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在设定时长内传送的信息,所述信息是由多个射频拉远模块RRU的一个探测参考信号SRS周期内的SRS符号拼接处理形成,所述设定时长为能够传送所述信息的时间片段;从所述信息中确定每个RRU的SRS符号;将所述每个RRU的位置作为确定的所述每个RRU的SRS符号对应的终端的位置。
基于传送的信息需要拼接形成,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同一时刻由多个RRU发送的携带RRU标识的SRS符号;根据所述SRS符号对应RRU标识,将所述SRS符号排列成至少一个序列;将所述序列发送至基带单元BBU,以使BBU接收通过设定时长传送的所述序列,并进行定位。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设定时长内传送的信息,所述信息是由多个射频拉远模块RRU的一个探测参考信号SRS周期内的SRS符号拼接处理形成;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信息中确定每个RRU的SRS符号;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RRU的位置作为确定的所述每个RRU的SRS符号对应的终端的位置。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符号模块,用于接收同一时刻由多个RRU发送的携带RRU标识的SRS符号;排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RS符号对应RRU标识,将所述SRS符号排列成至少一个序列;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序列发送至基带单元BBU,以使BBU接收通过设定时长传送的所述序列,并进行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扩展单元将同一时刻接收的SRS符号拼接成若干序列,使得叠加在一起的源信号被区分开,另一方面基带单元设置设定时长,通过设定时长传送该若干序列,基于每个RRU的SRS符号对应的RRU的位置确定终端的位置,可见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精确定位的目的,解决了目前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定位精度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由扩展单元执行的定位方法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2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