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风光互补充电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3070.9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敏杰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5;H02S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7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风光 互补 充电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控制与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充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一般采取MPPT控制器,即最高功率追踪。而光电和风力发电不同的特性曲线,以及风力机和光电的相互影响,导致风光同时工作时,整个系统输出功率很低;如对光电和风力发电分别进行MPPT控制,又增加了技术复杂性,降低了系统可靠性,自身损耗也比较大,无论是功效比还是性价比上都是不合算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MPPT控制器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风光互补充电控制系统。
一种高效风光互补充电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电池片1、光电防反模块11、一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12、光电储存装置13、二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14、风力发电机2、风电防反模块21、一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22、风电储存装置23、二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24、总储能装置3、负载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片1通过所述光电防反模块11经所述一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12与所述光电储存装置13连接,其中所述光电防反模块11防止所述光伏电池片1输出的能量逆向充回所述光伏电池片1;所述一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12将所述光伏电池片1实时转换的能量调整处理后输送至所述光电储存装置13;所述光电储存装置13经所述二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14与所述总储能装置3连接,其中所述二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14将所述光电储存装置13输出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调整处理,输出恒压电流至所述总储能装置3中;
所述风力发电机2通过所述风电防反模块21经所述一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22与所述风电储存装置23连接,其中所述风电防反模块21防止所述风力发电机2输出的能量逆向充回所述风力发电机2;所述一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22将所述风力发电机2实时转换的能量调整处理后输送至所述风电储存装置23;所述风电储存装置23经所述二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24与所述总储能装置3连接,其中所述二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24将所述风电储存装置23输出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调整处理,输出恒压电流至所述总储能装置3中;所述总储能装置3与所述负载4连接,对所述负载4提供电源。
采用上述方案后,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和风力发电机转换的能量分别经信号调整后输送至各自连接的储能装置,再汇流至总储能装置,避免了传统风电互补发电系统中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板的相互影响,大大提高风能和太阳能的转换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其中1为光伏电池片、11为光电防反模块、12为一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13为一级光电储存装置、14为二级光电信号调整模块、2为风力发电机、21为风电防反模块、22为一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23为一级风电储存装置、24为二级风电信号调整模块、3为总储能装置、4为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参阅图1,上述各部件在车间生产好后,按图1所示连接好,光电储存装置和风电储存装置可以是电容,总储能装置可以是蓄电池;光伏电池片与风力发电机分别与独立的电容连接,各自转换的电能直接输入电容中;电容接收电能,经信号调整后输出恒流恒压的电流汇入蓄电池中,再对负载供电。
采用上述方案后,光伏电池片和风力发电机转换的电池分别输入各自连接的储能装置,经信号调整后汇入总储能装置后再对负载供电,避免了太阳能与风能的相互影响,提高了风光互补系统中太阳能与风能的能量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了表达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式,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敏杰,未经杨敏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3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