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3366.0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8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锋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K38/10;A61K47/44;A61K9/06;A61P31/04;A61P31/10;A61P31/02;A61K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抑菌乳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球菌属细球菌科,葡萄球菌属,因其排列如葡萄串状而得名。革兰氏染色阳性。主要引起疖、痈、毛囊炎、肺炎、脑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骨髓炎及伤口感染等。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绝大多数不致病,仅少数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
白色念珠菌(Moniliaalbican或canidiaAlbicans),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肠埃希氏菌(E.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导致皮肤病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细菌与皮肤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及其毒素可分别引起感染性病变(如疖)、中毒性病变(如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免疫介导性病变(如超抗原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
目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外用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抑菌乳膏,本发明解决了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外用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不彻底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包括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的重量百分比为:0.3-0.4∶0.05-0.15∶0.15-0.25∶7-8∶0.1-0.15∶7-8∶3.5-4∶8.5-9.5∶0.75-0.85∶1.5-2.5∶0.35-0.45∶9-11∶0.1-0.2∶0.5-1∶4-5∶2-3∶1-2∶1-2∶5-15。
优选地,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35%纳米银、0.1%离子抗菌肽、2%单硬脂酸甘油酯、7.5%十八醇、1%棕榈酸异丙酯、8%白油、4%平平加、9%凡士林、0.8%司盘、2%吐温、0.4%三乙醇胺、:1%甘油、0.2%羟苯乙酯、1%二甲基亚砜:5樟脑、3%薄荷、2%冰片、1%水杨酸以及10%中药提取混合液。
优选地,所述中药提取液为土槿皮、含羞草、重楼、白鲜皮、狼毒、苦参、黄柏、千斤拨、单面针、穿心莲、七星剑、皂角刺、冬青、百部、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草以及纯化水。
优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皮肤抑菌乳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重量比的纳米银和离子抗菌肽在白油中混合,用适量的凡士林定型为固体备用;
S2、将上述重量比的吐温、甘油、纯化水、羟苯乙酯、水杨酸加入油锅中,开启加热装置加热,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
S3、继续将上述重量比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脂、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加入油锅中,开启加入装置加热熔化,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打开真空装置,连同制备好的中药提取混合液抽入匀质锅中;
S4、将S3中得到的混合液采用圆柱形反应釜按同一方向搅拌并开启匀质装置,匀质1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降温至60度加入二甲基亚砜溶解的樟脑、薄荷、冰片溶液,继续搅拌,降温至50度,加入S1中得到的固体,再次开启匀质装置,匀质2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至冷却。
优选地,从匀质锅中取出成品时,采用凹槽式自留脱泡装置,转入储料桶保存。
优选地,S3中药提取液的的制备过程为:
S1、先取中药成分,加纯化水浸泡5小时,加热至120度煮沸3小时,冷却静置取上清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锋,未经刘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3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