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智能手机使用的电子体温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3421.6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0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坤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H04M1/21;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智能手机 使用 电子 体温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智能手机使用的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人类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水银体温计具有一致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但是水银的有毒重金属属性已经被科学界及普通大众认知,而且水银体温计有易碎的致命缺点,一支水银体温计里的水银约0.7克,足以污染180吨水,比一个人一辈子喝的水还多。瑞典、英国、法国、丹麦等先后禁止使用和销售,美国自2000年起,部分城市开始禁售水银体温计,欧盟委员会从2005年起禁售水银体温计,并从2011年起禁止其出口。取代水银体温计的电子式体温计目前有三种形式:红外额温式、红外耳蜗式、NTC热敏电阻接触式,红外额温式和红外耳蜗式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测量速度快,但是测温结果易受测试条件影响,制造成本较高;NTC热敏电阻接触式体温计具有类似水银体温计的测量过程,利用NTC电阻热敏特性制作而成,具有成本低、测量稳定性好的优点,缺点是测温速度类似于水银体温计。NTC热敏电阻接触式电子体温计要具有直观的温度测量结果显示功能并兼具便携使用特征,一般采用LCD或LED屏显示测量结果,纽扣电池供电方式;相比于水银体温计制造成本明显偏高,还增加了废旧电池的污染。降低制造成本、环保、提高测量速度以及更多友好的功能是电子式体温计的研究发展方向。
针对NTC热敏电阻接触式体温计应用中出现的制造成本降低、环保、多功能化等技术性问题现在已经出现很多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申请号为201420385125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4年12月17日公开了一种“带有充电和数据导出功能的电子体温计”,在普通电子体温计具有的温度测量、显示的基础上,增加了供电电池充电和测量结果导出的功能,同时也较大幅度增加了制造成本。申请号为201520069558的中国发明专利于2015年7月22日公开了“一种电子体温计”,其中所述利用手机音频接口供电及通讯方式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显示温度测试结果,但是该技术需要从手机的音频端口取电为体温计供电,众所周知的是目前的手机音频端口采用的是音频信号模拟输出,为外部设备供电需要升压转换,取电困难(公开的文件中没有涉及取电技术),手机音频接口供电能力很弱,难以满足快速测量温度的用电功耗要求。
本发明所涉及的智能手机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范围普及,成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大的便携式智能设备,智能手机通过标配的Mini-USB接口可以实现为自备电池充电及电脑主机通讯,与电脑主机连接时智能手机作为外设设备,不能通过Mini-USB接口对外接设备供电。USB开发组织2001年设计开发了OTG接口协议,按照OTG协议的规范,允许智能手机作为主机使用并为外设提供工作电源通过Mini-USB接口外部扩展存储卡,进而实现智能手机Mini-USB接口符合OTG接口协议,安卓系统手机多数支持该OTG接口协议。兼容OTG协议的智能手机通过Mini-USB接口实现OTG协议应用并对以智能手机为主机的低功耗外设设备供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智能手机使用的电子体温计,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了现有NTC热敏电阻接触式体温计存在的成本高、废旧电池污染、显示及设置功能简单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智能手机使用的电子体温计,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热敏探头、导线、具有AD检测及OTG通讯功能的主模块;所述热敏探头与所述具有AD检测及OTG通讯功能的主模块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热敏探头主体是NTC热敏电阻;所述具有AD检测及OTG通讯功能的主模块内置状态指示LED、环温测量NTC热敏电阻、主控芯片、OTG通讯接口及其它辅助功能的必要器件,所述主控芯片为具有AD转换、OTG通讯等功能的可编程控制器。
本发明的一种连接智能手机使用的电子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坤,未经王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3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