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口服液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3627.9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菲;曾祥云;曾祥霖;曾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正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K9/08;A61P11/00;A61K35/644;A61K31/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支气管炎 中药 口服液 | ||
1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口服液,系用5味中药根据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关系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组方,用现代技术精制而得,本发明属中医药制剂领域。
2背景技术
2.1 现代医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
呼吸器管从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下端,称为上呼吸道,主要作用是调节吸入气体湿度和作为气体的通道。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为下呼吸道。下呼吸道即传导性气道,可分为2个部分:(1)软骨气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2)膜气道,主要是细支气管。以上两者主要作为气体的通道。最后一部分是呼吸单位,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分述如下:
(1)上呼吸道:鼻腔具有弯曲的鼻甲,并有鼻毛、富于血管和纤毛上皮的粘膜,为过滤、湿化和加温吸入空气提供结构基础。有灭菌和保护作用。
(2)气管-支气管:气管从喉起达隆凸,长11~13cm。总气管下分左右两总支气管,右总支气管在1~2.5cm处分出右上叶支气管,然后中间支气管下行再分出中叶和下叶支气管。左总支气管长约5cm,分为上下叶支气管。叶支气管再分为段支气管。支气管分支常有变异。
(3)气管-支气管壁的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粘膜为假复层纤毛粒状上皮和无纤毛、分泌粘膜液的环状细胞所组成。纤毛具有清除异物的重要功能。
(4)肺段及其结构:肺段分布完全根据支气管分支。段与段之间仅在外周有纤维间隔划分。A.经末呼吸单位:末稍细支气管远端为肺的终末单位(约10000个),上接终末细支气管,内含三级呼吸细支气管,管壁肺泡数逐渐增多,每一呼吸细支气管接2-11个肺泡管,再接肺泡囊和肺泡(总数约3亿-7.5亿个),正常人肺泡表面积为100m2。B.肺泡壁:肺泡与毛细血管互相接触,似成一体;肺泡-毛细血管膜有利于气体弥散,胞质内含溶菌酶和吞噬溶酶体质。C.肺间质:指肺泡细胞基底膜与肺泡毛细血管周围空隙(间质腔)及其中的细胞与结缔组织等。
(5)肺的血液供应:肺有双重血液供应。肺动脉沿支气管-再分支到达肺腺泡成为末稍细动脉,在肺泡间隔层成为毛细血管网,便于气体交换。肺静脉从肺毛细血管开始不与肺小动脉并行,在肺小叶的外则向内到达肺小叶间隔,形成总肺静脉,回到左心房。A.肺循环:在心室的输出全部血液进入肺动脉。肺微循环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网,每一毛细血管网与几个肺泡相连,然后集成肺静脉系统。B.营养肺和支气管的支气管动脉:血液入肺后与支气管伴行,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为止,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各级支气管。
(6)肺的神经分布:肺的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和胸2,3,4交感神经节的纤维,分布到支气管、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和血管的肌纤维。
(7)肺淋巴引流:肺脏有丰富的淋巴管分布,肺泡有直接的淋巴引流,对于肺泡壁颗粒的清除、感染的播散和肿瘤的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8)胸膜:胸膜为中胚层源的浆膜,含有单层间皮细胞,覆盖在结缔组织上,内具有丰富血管和淋巴管网,可以透过体液和气体。
2.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 或过敏因素等对气管-支气管结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本病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多由于呼吸道含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为多见。感染病毒后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临床上初起如鼻塞、喷嚏、咽痛、声斯等,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咳嗽开始不重,痰少,加剧后粘液脓性,咳嗽加重,有哮喘等。
防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治感冒,防止有害气体、粉尘吸入。药物治疗:喷托维林(咳必清)、美沙芬、可待因、溴已新、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安茶碱、沙丁胺醇等或加抗菌素,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2.3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粘膜炎症腺体增生,粘液分泌物增多。临床上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气喘。其病因较为复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烟雾、粉尘及有害气体等,呼吸道感染病毒是主要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正,未经曾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36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续断补肝肾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止咳平喘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