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气缸盖的开放式顶雨淋浇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4187.9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8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昆贵;刘方宝;李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南车共享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41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缸盖 开放式 顶雨淋 浇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缸盖的开放式顶雨淋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气缸盖是中速柴油发动机上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材质为RuT300,其内部型腔结构非常复杂,对浇注系统的设计也要求极高。气缸盖传统工艺的浇注系统为如图1所示的封闭式的顶雨淋式浇注系统,包括直浇道1、横浇道2和内浇道3,该浇注系统的浇注时间长,铁液对型腔及内浇道砂型的冲刷较大,容易产生夹砂、夹渣缺陷,因此通常将内浇道制作成陶瓷管来防止铁液对浇道的冲刷,每件气缸盖的生产均需要12个专用的内浇道陶瓷管,大大的增加了气缸盖的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内浇道处铁液流速过快,铁液在型腔中的飞溅,容易在铸件中产生铁豆、冷隔,导致铸件打压渗漏而报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气缸盖的开放式顶雨淋浇注系统,所述系统生产出的铸件质量稳定,大幅度降低了因冷隔、夹砂、夹渣等缺陷造成的废品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气缸盖的开放式顶雨淋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包括直浇道、至少1个横浇道、至少1个内浇道,所述横浇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内浇道,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所述内浇道之间的截面积比例为∑F直:∑F横:∑F内=1:(1.5—2.5):(2—3),所述横浇道中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横浇道由第一横浇道、第二横浇道组成,所述第一横浇道与所述直浇道连通,所述第二横浇道与所述内浇道连通,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横浇道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浇道与所述第二横浇道垂直连接形成L形,所述直浇道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浇道与所述第二横浇道形成的平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浇道的个数为4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浇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所述内浇道之间的截面积比例为∑F直:∑F横:∑F内=1:(2.0—2.2):(2.3—2.5)。
更进一步的,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所述内浇道之间的截面积比例为∑F直:∑F横:∑F内=1:2.01:2.47。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2—3mm。
进一步的,所述横浇道为2个,均匀设置于所述直浇道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直浇道的内径不小于40mm,所述横浇道的截面尺寸为(35—45)mm*(35—45)mm,所述内浇道的截面尺寸为(30—40)mm*(10—15)mm。
进一步的,所述浇注系统的浇注时间为14—16s。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气缸盖的开放式顶雨淋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包括直浇道、至少1个横浇道、至少1个内浇道,所述横浇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内浇道,所述直浇道、所述横浇道、所述内浇道之间的截面积比例为∑F直:∑F横:∑F内=1:(1.5—2.5):(2—3),所述横浇道中设置有过滤网。
本申请技术方案是根据铸件材质、结构、重量进行设计的开放式的顶雨淋浇注系统,根据铸件材质、结构、重量将浇注系统的形式设计为顶注开放式浇注系统,降低铁液进流速度,防止铁液飞溅及其对浇道的冲刷。其中阻流截面位于直浇道,在横浇道上使用过滤网,可加强挡渣效果;同时缩短浇注时间以减少铁水对砂型的烘烤,同时也减少夹砂、冲砂风险,适当放大阻流截面的截面积。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申请所述开放式的顶雨淋浇注系统后,生产的气缸盖成品率达95%以上,大大的降低了气缸盖因夹砂、夹渣及冷隔导致的打压渗漏而报废的问题,同时使用该浇注系统生产气缸盖无需使用专用的陶瓷管内浇道,每件气缸盖可节省12只专用陶瓷管,以及造型时放置12只陶瓷管的操作,降低了生产气缸盖的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封闭式顶雨淋浇注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用于气缸盖的开放式顶雨淋浇注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南车共享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南车共享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4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雾状分型液分离模具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震动混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