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可发酵垃圾沼气发电沼肥还田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4377.0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6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青玉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02F1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发酵 垃圾 沼气 发电 还田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城市可发酵垃圾沼气发电沼肥还田组合技术,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垃圾处理一直是世界难题。文献检索表明,城市垃圾处理有两大传统方法,一是填埋,二是焚烧。无论是哪种方法,均造成二次污染,即垃圾处理以后再次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村,拉长了污染链,不可持续发展。
文献检索表明,城市垃圾分类是一个重大技术进步,分类后的垃圾都可能成为新的资源。其中城市可发酵垃圾体量巨大,既是最大的现实污染源,又是最大的潜在农业资源。
农村垃圾沼气化为城市垃圾沼气化提供了新思路。但农村沼气的原料一般是动物粪便,属于半液体状态,而城市垃圾一般是固体废弃物,颗粒体大,很不容易发酵彻底。
另外,农村垃圾沼气化通常是一家一户的小型沼气池,沼气用作厨房燃烧或热水器燃烧。沼肥用作农家肥。但城市垃圾体量动辄几百几千几万立方米,其产出的沼气数量巨大,不适用于家庭。其产出的沼肥数量巨大,也不适用于家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以往技术的单一性和不足,提供一种能使体量巨大的城市可发酵垃圾回归自然的组合方法,垃圾变为资源。沼气发电,沼肥还田,造福农村,没有任何再污染。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先将城市可发酵垃圾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1mm,以便微生物充分发酵。
2.设置相同的大型垃圾沼气池两座,其进料、发酵、出料周期分别为每年每池两次,两池工序周期相差三个月,春夏秋冬共四次,每池进料发酵三个月,然后停料发酵三个月,发酵六个月最后一天大出料,进入下一个循环。
3.两座沼气池中的任意一座均是连续发酵六个月生产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发酵六个月的最后一天停止供气停止发电并且大出料。
4.春夏秋冬大出料时,沼肥还施于农田,融化于土壤,造福于农村。
5.本发明是以上技术的系统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城市可发酵垃圾沼气发电沼肥还田技术原理略图。图中显示以下流程:城市可发酵垃圾→预先粉碎1mm以下→沼气池发酵3-6月→以下分别是沼气发电和沼肥还田。
图2是城市可发酵垃圾沼气发电沼肥还田技术原理详图。图中显示A、B两座相同的沼气池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工作状态。这两座沼气池的工艺流水周期相差1个季度,即A沼气池领先B沼气池3个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以下所述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
实施例1
从1月1日至3月31日,大型垃圾沼气池A每天投进粉碎粒径小于1mm的城市可发酵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从4月1日至6月29日,大型垃圾沼气池A停止进料继续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6月30日,大型垃圾沼气池A大出料,沼肥还施于农田,沼气发电暂停1天。
从7月1日至9月30日,大型垃圾沼气池A每天投进粉碎粒径小于1mm的城市可发酵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从10月1日至12月30日,大型垃圾沼气池A停止进料继续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12月31日,大型垃圾沼气池A大出料,沼肥还施于农田,沼气发电暂停1天。
实施例2
从4月1日至6月30日,大型垃圾沼气池B每天投进粉碎粒径小于1mm的城市可发酵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从7月1日至9月29日,大型垃圾沼气池B停止进料继续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9月30日,大型垃圾沼气池B大出料,沼肥还施于农田,沼气发电暂停1天。
从10月1日至12月31日,大型垃圾沼气池B每天投进粉碎粒径小于1mm的城市可发酵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从次年1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大型垃圾沼气池B停止进料继续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入电网。
次年3月31日,大型垃圾沼气池B大出料,沼肥还施于农田,沼气发电暂停1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青玉,未经刘青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4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