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旅游数据最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6045.6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4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太安;刘纪敏;魏光村;林晓霞;安新军;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5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旅游 数据 最优 组合 预测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旅游数据最优权组合预测模型。
背景技术
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组成部分之一,保持它的健康快速发展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成长,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且已经呈现出较大的优势,成为成长性能良好的服务产业。旅游业不仅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还是一个对劳动人员需求较大产业,对解决国家的就业问题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人们群众对旅游消费日益高涨的需求和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必须加快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保持旅游业快速平稳的增长,对于提高就业率、增加国民收入,促进各地区平衡发展和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对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旅游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使得旅游数据的获取越来越方便,对这些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挖掘,既可以对游客的旅行决策提出建议和规划,也可以为政府部门在旅游方面的投入和决策提供依据,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目前还没有基于灰色理论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通过最优权组合预测的方法能够将旅游数据收集、并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进而对未来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数进行有效预测,这样使得景区控制、旅游相关产业开发缺少有效决策数据支撑,进而影响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旅游环境的优化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旅游数据最优权组合预测模型,解决了目前没有合适的旅游数据分析预测有效模型,导致旅游景区控制、旅游相关产业开发缺少有效决策数据支撑,进而影响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旅游环境的优化开发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首先分析旅游数据影响因素,按照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和外部环境对旅游数据影响因素进行分类;
步骤2: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影响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的旅游数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步骤3:按照权重值大小对关联度进行排序,从而得到各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分布;
步骤4:构建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最优权组合预测模型;
使用GM(1,l)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构造组合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准则,求得残差平方和最小时各模型的权重值,然后求得最终预测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旅游数据影响因素分为三个方面:游客个人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时间、自身偏好、消费意识、消防行为习惯;旅游目的地因素:包括旅游特色、知名度、旅游价格、旅游配套服务、交通;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CPI、时政政策、特殊事件。
进一步,所述步骤2的方法为:
1)设原有序列Xi=[xi(1),xi(2),…xi(n)];i=0,1,2,...,m,其中n为数列的长度,且共收集到m+1个指标序列,构成如下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60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