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6670.0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均营;李传波;郑军;左玉华;薛春来;成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4/134;H01M4/139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锂电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的CuxO包覆的纳米Si复合负极材料及其锂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简单的水解反应,在纳米Si颗粒表面形成均匀的CuxO包覆层,并通过与粘结剂导电剂混合,制备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特别说明了CuxO包覆的纳米Si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等的快速发展,对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长寿命、低成本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众多的优点,成为二次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主角。材料技术的发展是锂离子电池性能进一步提升的重中之重。Si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锂可形成Li22Si5合金,具有高容量(最高达到4200mAhg-1)是现在普遍应用的石墨材料的十倍之多。并且其具有较低的脱嵌锂电位(约0.1-0.3VvsLi/Li+),与电解液的反应活性低,并且成本较低,可以提供很长的放电平台等优点(JournalofPowerSources,163,1003,2007.)。但是,由于充电过程中Si材料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300%),这将导致电极材料间及电极材料与集流体的分离,进而失去电接触,从而造成容量迅速衰减,循环性能迅速恶化(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154,A444,2007.)。人们已经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Si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问题,如采取纳米级材料(PhysicaStatusSolid-RapidResearchLetters,4,4,2010.)以缓解尺寸效应,或者用复合结构来保护Si材料(JournalofPhysicalChemol/ListryC,111,11131,2007andElectrochimicaActa,71,201,2012.)等。由于纳米尺寸的Si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因此颗粒间易发生团聚,而本身对于体积效应只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ChineseScienceBulletin,57,4104,20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CuxO包覆的纳米Si复合负极材料及其锂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电池循环性能良好。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其提供了一种基于CuxO包覆的纳米Si基复合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制弱酸和相对应的弱酸盐的混合水解溶液,加入铜源并超声溶解;
步骤2:加入预处理的纳米Si颗粒,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并离心清洗,干燥得到Si基复合负极材料;
步骤3:按照一定比例将Si基复合负极材料与粘结剂和导电剂均匀混合得到浆料;
步骤4:将制得的浆料以一定厚度涂覆在集流体上,一定温度下干燥一定时间,制成电极片,并进行锂电池组装。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其提供了一种CuxO包覆的纳米Si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Si基复合负极材料用于制备锂电池,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配制弱酸和相对应的弱酸盐的混合水解溶液,加入铜源并超声溶解;
步骤2:加入预处理的纳米Si颗粒,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并离心清洗,干燥得到Si基复合负极材料。
本发明提出用HF预处理纳米Si颗粒,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形成纳米尺寸的CuxO包覆的纳米Si颗粒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上述制备方法,通过简单的预处理和水解反应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弹性的CuxO均匀包覆在纳米Si颗粒表面,从而进一步缓解材料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纳米Si颗粒间的导电性并防止Si颗粒与电解液间副反应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图示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CuxO包覆的纳米Si复合负极及其锂电池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未处理的Si、HF处理的Si和CuxO包覆的Si复合材料的TEM图以及对应的EDS;
图3是CuxO包覆的纳米Si复合电极和未处理的Si电极组装电池后的充放电循环特性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6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