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制作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6727.7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3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孙跃平;杨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管丽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10 | 分类号: | B29C63/10;B29C63/34;F16L5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3144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挖 整体 修复 内衬 软管 制作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浸渍机构、缠绕机构及包裹机构,
所述的浸渍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送进辊(1)、浸渍槽(2)、夹送辊(3)及盘绕辊(4),
所述的浸渍机构用于完成对内衬软管中加固层的树脂浸渍作业;
所述的缠绕机构包括有管撑件(5)、用于连接管撑件的固定约束件(6)、架设于管撑件上的旋转支撑架(7)及横移构件,
所述的缠绕机构通过旋转支撑架与横移构件的协作完成加固层的缠绕作业;
所述的包裹机构包括有送进构件及密封构件,所述的送进构件用于将防护层包裹于加固层上,所述的密封构件用于将防护层对接处密封;
所述的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通过浸渍机构、缠绕机构及包裹机构的协同作业,形成依次设置有增压层、加固层及防护层的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渍机构中的夹送辊由大小两个辊构成,所述大小辊的辊径之比为1∶3.5-1∶4.5,在所述的夹送辊上还设置有通向浸渍槽的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旋转支撑架为贯穿设置于管撑件上的一对,
每一旋转支撑架包括固定架设的外圈(8),及与外圈连接、并可相对于外圈作圆周运动的内圈(9),
在所述的每个内圈上设置一固定槽,所述的两个固定槽的连线在水平面方向与管撑件所在的直线形成15°-75°的偏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旋转支撑架为匀速转动配合横移构件的匀速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旋转支撑架为匀速转动配合横移构件的非匀速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包裹机构还包括有上下对称设置的辊组,所述的上下对称设置的辊组设置于送进构件与密封构件之间,用于将包裹有防护层的内衬软管碾压成扁平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撑件为呈平行于水平面布置,内径可调的中空筒状构件。
8.一种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制作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衬软管包括有依次设置的增压层、加固层及防护层,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增压层套接于管撑件上,在所述的套接末端形成褶皱型套接,所述的套接始端与横移构件连接;
S2:将加固层装置在送进辊上,并通过浸渍槽完成树脂浸渍后送向夹送辊;
S3:夹送辊接受浸渍树脂后的加固层,并通过夹送碾压使得树脂均匀分布于加固层,并通过盘绕辊形成可缠绕的加固层;
S4:将可缠绕的加固层装置于旋转支撑架上,通过所述的旋转支撑架与横移构件协作完成对加固层的缠绕作业;
S5:送进构件接受缠绕有加固层的内衬软管,并将防护层包裹于内衬软管上;
S6:密封构件完成对防护层对接处的密封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5后,所述的内衬软管通过上下对称设置的辊组,压成扁平状后再送至密封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非开挖整体修复用内衬软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4中,旋转支撑架为匀速转动配合横移构件的匀速直线运动,或旋转支撑架为匀速转动配合横移构件的非匀速直线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管丽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海宁管丽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67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硅胶管生产的方法
- 下一篇:熔融沉积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