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参盐渍过程中质构品质的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6913.0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5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宋亮;谭明乾;赵晶;李岩;董秀萍;周大勇;姜鹏飞;李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参 盐渍 过程 中质构 品质 核磁共振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核磁共振检测盐渍海参质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是一种重要的海珍品,我国2014年养殖产量已达到20万吨,产值达480亿元。目前,海参的深加工,海参产品的品质提高,已成为产业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盐渍是一种传统的海参加工方式,有利于海参的贮藏,加工方法简单,食用方式丰富,而且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但海参盐渍一直采用粗放式加工条件,过程控制主要依靠经验,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业内尚未形成标准化的工艺参数,而盐渍海参的品质不稳定,不利于海参产业持续发展。因此,探寻快速、有效的鉴别盐渍海参品质的检测方法对海参产品质量监控显得尤为重要。质构检测方法采用拉伸、黏度、压缩、剪切、穿刺、断裂弯曲、挤出等多种测试模式,能够获得样品的硬度、弹性、粘聚性、回复性、咀嚼度等性能参数,但同时也必须损坏样品,且有检测速度慢、操作条件对结果影响大等缺陷。
低场核磁共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分析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当样品中的具有固定磁矩的原子核(例如1H)受到特定的脉冲序列激发后,发生弛豫过程,其弛豫信号强度与被测样品中所含具有固定磁矩的原子核数目成正比,信号衰减过程与被测物质的成分结构密切相关,可以提供核内部的物理化学环境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数学方法对弛豫信号进行反演分析,可获得其他手段难以得到的各种成分和微观结构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低场核磁共振(LF-NMR)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但未见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海参盐渍过程中品质鉴别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图谱及磁共振成像信息鉴别盐渍海参品质的检测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参盐渍过程中质构品质的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方法,包括步骤:
(1)盐渍海参品质的横向弛豫谱图T2及磁共振成像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将鲜活海参经盐渍处理,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得到盐渍海参样品横向弛豫数据T2及磁共振成像信息,建立不同盐渍加工的海参横向弛豫谱图T2及磁共振成像信息数据库;
(2)盐渍海参TPA质构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将经过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后的盐渍海参样品,进行TPA质构检测,建立海参盐渍过程中质构信息数据库;
(3)盐渍海参的横向弛豫谱图信息与TPA质构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将盐渍海参的横向弛豫谱图信息与TPA质构信息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盐渍海参横向弛豫谱图T2及核磁共振成像信息为判定依据,推测海参盐渍过程中质构品质的变化情况。
其中,所述的盐渍处理是将鲜活海参置于质量浓度为5%至饱和的盐水中,或置于干盐中,1~6℃下盐渍1~30天。
进一步地,所述的盐渍处理是将鲜活海参去除内脏,70℃预煮30min,自然冷却,置于质量浓度为5%至饱和的盐水中,或置于干盐中,1~6℃下分别盐渍2,6,10,14,18,22天。
其中,所述的TPA质构检测是将盐渍海参样品切成小块,用P50探头在TPA模式下进行质构测试。盐渍海参样品可切成0.5~1cm×0.5~1cm×0.5~1cm的小块。
其中,所述的TPA质构检测的测试参数:测试前速率2mm/s,测试速率1mm/s,测试后速率1mm/s,触发值5g,形变量60%。
经过试验优化得出本发明限定的低场核磁测定条件。该条件下采集的不同盐渍海参样品的核磁共振T2谱信号更加完整,较好地表征样品弛豫时间的变化,从而说明不同处理样品的水分状态分布及其迁移情况。
具体地,所述的横向弛豫数据T2的测定条件为:90度脉宽P1:13μs,180度脉宽P2:26μs,重复采样等待时间Tw:2000-10000ms。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弛豫数据T2的测定条件中,模拟增益RG1:10到20(均为整数),数字增益DRG1:2到5(均为整数),前置放大增益PRG:1到3(均为整数),NS:4、8、16,NECH:2000-10000,接收机带宽SW:100、200、300KHz,开始采样时间的控制参数RFD:0.002-0.05ms,时延DL1:0.1-0.5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6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