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刀血管减排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7238.3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2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葛恒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恒君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H39/08;A61B17/32;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十八***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减排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防医学领域,具体地说属于一种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技术。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我国每年大约有26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该病是因血液的病变所引起,它对人体的损害是隐秘的、逐渐的,全身性的,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被称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却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绝对数已居世界首位。
中老年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应该有所了解,掌握病因、预防发病,及时或定期对身体进行健康检查是应该提倡的,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血管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寿命。
目前,临床上降低血脂、预防血管粥样硬化、防治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方法主要有综合防治、药物治疗和抽吸治疗三类。
综合防治:要求患者控制情志、调整饮食习惯和保持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对预防心脑血管类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对于患者或亚健康人群的自律要求很高,一般人不容易坚持。
药物治疗:西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是治标不治本,而且经常产生诸多副作用;中药强调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一药,无法提供标准化治疗方案。
抽吸治疗:传统中医采用的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将血管内的淤血吸出,但由于依靠心脏的动力,不足以将人体心脑血管拐弯交叉处容易阻塞血管的软性癍块、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坏死的红细胞等恶血、瘀血、栓子等有害物质给予清除减排。这种方法只是部分地解决了血管内的淤血“排”出的问题,而对于血管外的张力压力的“减”压问题则无能为力。
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新技术,采用该技术防治心脑血管类疾病,既解决了血管内的淤血“排”出的问题,又解决了血管外的张力压力的“减”压问题, 患者或亚健康人群可用解除对药物的依赖,不需要患者或亚健康人群刻意调整生活习惯,就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目的。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解决血管内的淤血和血管外的张力、压力,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
2、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针刀血管减排术是在中国原创针刀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将针刀医学减张减压技术、传统中医刺络疗法、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负压吸引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发明的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新技术。
1)操作步骤;
第一步:远红外热成像诊断。
利用医用红外断层扫描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扫描分析,找到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阻滞及淤血、癍块和低温缺血缺氧等区域,确定血管减排部位。
第二步:定点选位。
针刀血管减排术根据精细解剖学选位定点,在确定的血管减排部位,取出血管内恶血、淤血、栓子等有害物质,调节血管张力压力,通畅气血,降低和祛除血脂,减少血管粥样硬化和栓子脱落的风险。具体有以下可供选择的部位:
(1)枕颈部:枕骨下缘至第二颈椎为中心点(风府穴、哑门穴);
(2)颈胸部:C6-7为中心点(大椎穴);
(3)颈胸部:T3-5为中心点(肺俞穴、心俞穴)
(4)前胸部:胸骨柄中段为中心点(膻中穴);
(5)前胸部:膻中穴、玉堂穴、中庭穴为中心点;
(6)骶尾部:八缪穴为中心点;
(7)双膝部:腘窝为中心点(委中穴)。
第三步:针刀血管减压。
通过针刀微创手术,解决血管与血管、肌肉与血管的粘连、卡压、挛缩、堵塞问题,调节骨关节与周围软组织动态平衡,改善局部和整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平衡。
第四步:针刀血管排瘀。
通过负压吸引技术和针刀血管减排仪将上述区域中阻塞血管的软性癍块、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坏死的红细胞等恶血、瘀血、栓子等有害物质给予清除,解决血管瘀血和微循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恒君,未经葛恒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7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