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以太网通信回路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7356.4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才明;金乃正;朱玛;李勇;梅永洪;姚树建;茹惠东;沈水明;闫志坤;章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9 | 分类号: | H04B10/079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以太网 通信 回路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太网通信回路监测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太网通信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廉、开放性好、接口方便等显著优点,在网络通信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业务基于以太网通信技术承载。
IEEE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各层次链路异常的指示。但是,对于以太网链路的一端而言,现有技术只能检测接收端的异常,而无法检测自身发送端的故障。而且,不同的厂家对以太网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的故障检测实现程度不一,给实际线路调试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以太网通信回路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链路两端的光路通断、自协商过程、物理编码错误及数据链路层报文异常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以太网通信回路监测装置,并接在被测光纤链路中,包括分光器和旁路监测子模块,第一分光器和第二分光器分别连接被监测链路本端的发送端口和对端的发送端口,另一端分别连接被监测链路对端的接收端口和本端的接收端口,将各自分光后复制的光数据传输给旁路监测子模块进行光链路故障分析、光功率信息判断、光链路物理层编码分析、光链路两端自协商过程分析和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报文校验,并产生告警信息通过以太网口提交给上位机。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
所述旁路监测子模块包括光模块以及与上位机相连的故障上报接口模块,被监测链路的本端光纤和对端的光纤通过各自的分光器后分别由监视通道一和监视通道二接入到旁路监测子模块中各自的光模块中,通过光模块上的IIC接口读取光功率值,用于判断光功率是否符合范围要求;光模块完成光电信号转换,以电信号形式将光链路信息传送给物理层接收电路进行处理,物理层接收电路对编码进行解码处理;经物理层接收电路处理后的信息传送给数据链路层接收电路进行处理,数据链路层接收电路主要完成数据帧的处理,数据链路层接收电路分别与物理层监视模块、数据链路层监视模块和自协商监视模块相连,物理层监视模块实时监测编码错误,并将告警信息通过故障上报接口模块上报给上位机;数据链路层监视模块对以太网报文进行校验,并将告警信息通过故障上报接口模块上报给上位机;自协商监视模块用于监视链路两端发送的自协商信息,并通过协商故障判决模块对协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将分析后的告警信息通过故障上报接口模块上报给上位机。
所述分光器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与被测光链路使用的光纤类型一致。
所述分光器的光信号波长、光功率范围满足100base-fx和1000base-x协议要求。
所述旁路监测子模块中的光模块与被监测光链路中使用的光模块一致。
所述旁路监测子模块按照IEEE802.3协议实现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功能。
本发明可以对各种以太网光纤链路进行实施异常监测,并给出更为详细的故障分析,大大降低了调试难度;本发明以并接的方式接入被测光链路中,不影响原有光链路的工作状态,可以长期运行监视。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旁路监测子模块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通信回路监测装置,并接在被测光纤链路中,包括分光器和旁路监测子模块,第一分光器和第二分光器分别连接被监测链路本端的发送端口和对端的发送端口,另一端分别连接被监测链路对端的接收端口和本端的接收端口,将各自分光后复制的光数据传输给旁路监测子模块进行光链路故障分析、光功率信息判断、光链路物理层编码分析、光链路两端自协商过程分析和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报文校验,并产生告警信息通过以太网口提交给上位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7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