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点焊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97870.8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所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发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星光大道***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点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焊机领域,特别是一种气动点焊机。
背景技术
点焊机在生产过程中,首先人工将待加工的待焊接物放到焊接工位上,进行点焊机进行点焊,从而完成焊接。但是在点焊接过程中,电极不容易准确对准焊点,从而降低了点焊的质量,影响焊接加工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能准确调整电极的气动点焊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准确调整电极的气动点焊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动点焊机,包括电焊机箱、下支架、下电极、气缸支架、汽缸、汽缸活塞杆、上电极、控制器、支撑螺杆、螺孔和微调装置;
所述电焊机箱侧部设置下支架,下支架上安装下电极;
所述电焊机箱顶部安装气缸支架,气缸支架端部安装汽缸,汽缸活塞杆向下,汽缸的活塞杆上安装上电极,上电极在下电极的正上方,上电极、下电极和汽缸均连接控制器;
所述下支架和下电极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下电极位置的微调装置;
所述的下支架和气缸支架之间安装支撑螺杆,下支架上开设螺孔,支撑螺杆下部与螺孔配合,支撑螺杆顶部与气缸支架配合。
进一步,所述微调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旋转杆和滑块;
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汽缸的活塞杆和滑块之间;所述上电极设置于滑块上;所述旋转杆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滑块设置于旋转杆上;所述旋转杆与滑块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滑块通过旋转杆的转动作用下沿旋转杆直线运动。
进一步,所述焊接电极设置有位置校正机构,所述位置校正机构包括发射光源、光源控制电路和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设置于机架的底座上且位于铜制焊棒下方用于固定待焊接件;所述发射光源与光源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发射光源设置于铜制焊棒上方;所述发射光源向固定焊接件的固定台发射出定位光线。
进一步,所述固定台上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用于调节焊接件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槽、移动杆、锁定块和夹具;所述滑槽设置于固定台上;所述移动杆一端通过锁定块设置于滑槽中;所述移动杆绕锁定块转动;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焊接件的夹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在上电极安装部设置位置微调装置,用于调节上电极的位置,使得上电极能对准焊点,提高了焊接牢固程度,操作者通过控制器直接操作本发明,有效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点焊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微调装置示意图。
图中:1为电焊机箱、2为下支架、3为下电极、4为气缸支架、5为汽缸、6为上电极、7为控制器、8为支撑螺杆、9为微调装置;11为固定支架、12为旋转杆、13为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动点焊机,包括电焊机箱1、下支架2、下电极3、气缸支架4、汽缸5、汽缸活塞杆、上电极6、控制器7、支撑螺杆8、螺孔和微调装置9;
所述电焊机箱侧部设置下支架,下支架上安装下电极;
所述电焊机箱顶部安装气缸支架,气缸支架端部安装汽缸,汽缸活塞杆向下,汽缸的活塞杆上安装上电极,上电极在下电极的正上方,上电极、下电极和汽缸均连接控制器;
所述下支架和下电极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下电极位置的微调装置;
所述的下支架和气缸支架之间安装支撑螺杆,下支架上开设螺孔,支撑螺杆下部与螺孔配合,支撑螺杆顶部与气缸支架配合。
所述微调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1、旋转杆12和滑块13;
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汽缸的活塞杆和滑块之间;所述上电极设置于滑块上;所述旋转杆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滑块设置于旋转杆上;所述旋转杆与滑块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滑块通过旋转杆的转动作用下沿旋转杆直线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发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发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7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