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食用热固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7910.9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5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邵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易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06 | 分类号: | C09D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132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食用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用热固油墨及其制备方法,该油墨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大豆油40‑50份,胶质油10‑20份,食用色素黑20‑25份,食用射光蓝1‑6份,食用酞青蓝1‑5份,防结皮剂0.1‑0.5份及催干剂1‑4份;制备时,将胶质油置于搅拌釜中,再加入食用色素黑、食用射光蓝及食用酞青蓝,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组分A;将大豆油与防结皮剂、催干剂搅拌混合均匀,制得组分B;将组分B加入至组分A中,充分搅拌混合至半固体状,随后灌装至塑料瓶内,铝箔封口后,即制得可食用热固油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可食用热固油墨色彩鲜艳,性能稳定,具有较好地流动性和粘度和附着力,容易回收利用,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食用热固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固油墨又称塑胶油墨,或不干胶油墨。其所含成份:主要以聚氯乙稀(PVC)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组成,把聚氯乙稀和邻苯二甲酸酯、固色剂、稳定剂、增稠剂混合组成热固油墨。热固油墨是非溶剂型油墨,其是通过加热后,粉料与助剂之间溶解塑化,渗入纤维与布料,紧密粘连形成牢固的膜。由于现在对聚氯乙稀的限禁使用,聚氯乙稀可以由改性体替代,做出符合环保要求的热固油墨。因为聚氯乙稀塑化的温度不同,热固油墨又可以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类。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高温固化胶印油墨的基体树脂大多选用矿物油,在印刷过程中,矿物油的渗透和干燥速度能给与印刷品较高的品相。但是,矿物油也有其缺点,例如,含有石油冶炼过程中的大量杂质,这些杂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长期摄入上述大量杂质可导致消化道障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K和钙、磷等的吸收,对人体极其有害,而且它还会将人体的脂溶性维生素全部带出,使它们无法被人体吸收,食用矿物油会导致人体维生素A、D、E、K的严重缺乏,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210138223.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食用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其是将蒸馏水置于水热搅拌反应釜中,恒温50-60℃,将蔗糖加入搅拌直到蔗糖完全溶解;将色素(红曲红、栀子黄、栀子蓝)与黄原胶用混合机混合均匀,缓慢地加入反应釜内,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将大豆油缓慢地加入充分乳化,再均质细化,静置5h油墨无分层,即为食品印刷油墨。上述食用印刷油墨的配方如下:蔗糖35.75%~35.85%、红曲红1.0%、栀子黄1.0%、栀子蓝1.0%、黄原胶0.15%~0.25%、大豆油43.0%、蒸馏水20.0%。上述专利公布的技术方案中,配方中存在较大比例的蒸馏水,不能适应高速印刷的需要,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蒸馏水挥发容易造成纸张受潮变形,从而降低印刷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实用性强,且与各种纸张表面有良好印刷适性的可食用热固油墨及其制备方法,用以为儿童用品及食品包装表面印刷的安全、美观提供质量保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食用热固油墨,该油墨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大豆油40-50份,胶质油10-20份,食用色素黑20-25份,食用射光蓝1-6份,食用酞青蓝1-5份,防结皮剂0.1-0.5份及催干剂1-4份;其中,所述的大豆油,食用色素黑,食用射光蓝,食用酞青蓝均为食品级选材。
所述的油墨还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长油醇酸树脂1-5份,高沸点煤油1-10份及PE蜡膏1-5份。
优选的,所述的油墨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大豆油45-50份,胶质油15-20份,食用色素黑20-21份,食用射光蓝2-4份,食用酞青蓝1-3份,防结皮剂0.2份,催干剂1-2份,长油醇酸树脂1-3份,高沸点煤油1-5份及PE蜡膏1-3份。
所述的催干剂选自市售的402号红燥油或78号白燥油中的一种。
所述的防结皮剂选自市售的甲乙酮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易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易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79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喷嘴和煤气化炉
- 下一篇:基于超越复合机构的升阻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