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98530.7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3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友光;林献忠;林财珠;曾凯;林群;林健清;蔡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友光;林献忠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郑浩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气 大导管 麻醉管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通道 小管腔 喉头 表面麻醉 路径表面 气道表面 胃内容物 采集口 胃管腔 引导式 经鼻 双用 胃管 支气管镜检查 伸出 内腔分隔 气管插管 禁食 抽吸口 大管腔 末端侧 侧壁 抽吸 分隔 管腔 和胃 腔内 中段 联合 清醒 | ||
1.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包括大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内腔由隔膜分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和胃管腔,所述胃管腔沿大导管全长分布,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从大导管的头端开始向末端局部分布,所述胃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均由各自的隔膜分为大管腔和小管腔,所述胃管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所述大导管在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所述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靠近大导管的末端一侧伸出,所述大导管在胃管腔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胃内容物抽吸口,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大导管的末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的头端向外延伸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胃管引出管和两根小管引出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与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大管腔相连通,所述胃管引出管与胃管腔内的大管腔相连通,所述两根小管引出管分别与胃管腔内的小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头端设置有与麻醉机上的PETCO2采集管入口匹配的标准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引出管的头端设置有与针筒前端相匹配的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头端分别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伸出并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换接头,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分别开设有多个针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的材质为硅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材质为PVC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腔的长度为50~70cm,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的长度为20~3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导管在胃管腔末端处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胃内容物抽吸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和胃内容物抽吸口均为Ø3mm×5mm的椭圆形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友光;林献忠,未经高友光;林献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985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