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2449.1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鸳;成浩;韦康;阮丽;张成才;李海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品种 新梢持嫩性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树品种鉴定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嫩梢是其采摘与饮用部位。作为茶树的重要性状,鲜叶嫩度与“持嫩性”影响着成茶品质和适制性。不同嫩度的鲜叶适制不同等级的茶叶,比如高档名茶的细嫩采,大宗茶类的适中采(骆耀平,2008),持嫩性与嫩度均佳的中小叶品种多用来制作名优绿茶。提高鲜叶的嫩度和品种的“持嫩性”,能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在茶树品种选育过程中“持嫩性”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但是,茶叶中有关新梢持嫩性鉴定的研究匮乏。《中国茶叶大辞典》认为:“新梢持嫩性是指新梢顶芽下第三叶纤维化的定性描述,持嫩性强则芽叶不易老化、品质优良(陈宗懋,2008)。此定义简单定性描述,而且其他文献也无关于持嫩性的具体介绍。茶树新梢“持嫩性”的评判仍处于感官审评阶段,并无认可的规范和标准来科学地量化这个指标。由此可见,建立科学的、可量化的持嫩性评判手段,对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进行客观鉴定,减少茶树品种评价中主观印象带来的误差,对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优质茶叶原料采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的技术方案,在采集茶树春梢一芽五叶嫩梢中不同叶位叶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不同叶位叶片中的茶氨酸含量,并以第三位叶片与第二位叶片中茶氨酸含量的比值作为持嫩性指数,对茶树品种的新梢持嫩性进行客观鉴定评价。
所述的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茶树修剪:于10月中上旬或翌年春茶萌动前的2月中下旬,对茶树进行轻修剪,剪去上层4-5cm的秋梢,抑制茶树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
2)茶树新梢留养:不采春茶,蓄养茶树嫩梢到25-35%茶树新梢到一芽五叶;
3)样品采集:剪取一芽五叶新梢,然后从新梢上摘取第二叶、第三叶,两个不同叶位的茶叶样品鲜叶各25-35g,备用;
4)样品烘干:将步骤3)中两个不同叶位的茶叶样品分别烘至足干后,冷藏备用;
5)样品粉碎:分别等量称取步骤4)中处理后的茶叶样品4-6g茶叶样品粉碎、过筛,得到第二叶茶叶碎末、第三叶茶叶碎末;
6)样品浸提处理:准确称取第二叶茶叶碎末、第三叶茶叶碎末各1g,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60-100ml沸水,100℃沸水浴浸提25-35min,每4-7min摇晃混匀一次,超滤离心,将过滤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定容至100ml;取2-3ml溶液,用0.2-0.24μm水系滤膜过滤;得到第二叶茶叶样品浸提液、第三叶茶叶样品浸提液;
7)浸提液中茶氨酸含量测定:第二叶茶叶样品浸提液、第三叶茶叶样品浸提液中茶氨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样品茶氨酸含量=100X茶叶样品浸提液中茶氨酸含量,得到第二叶样品茶氨酸含量、第三叶样品茶氨酸含量;
8)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指数计算:将第三叶样品茶氨酸含量与第二叶样品茶氨酸含量的比值定义为茶树新梢持嫩性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茶树品种的持嫩性就越强;
9)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评价:新梢持嫩性指数≦0.65为持嫩性差的品种;新梢持嫩性指数0.85为持嫩性强的品种;新梢持嫩性指数介于0.65-0.85之间的为持嫩性中等的品种。
所述的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蓄养茶树嫩梢到28-32%。
所述的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集两个不同叶位的茶叶样品鲜叶各30g;步骤5)中分别等量称取步骤4)中处理后的茶叶样品5g茶叶样品粉碎。
所述的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茶叶样品放入小型中药粉碎机中粉碎110-130秒后,过40-80目筛子。
所述的一种茶树品种新梢持嫩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100℃沸水浴浸提28-32min,每5-6min摇晃混匀一次,过滤液用0.22μm水系滤膜过滤,分别得到第二叶茶叶样品浸提液、第二叶茶叶样品浸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2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