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弧形撑开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2606.9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2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锡艺;白艳丽;王雅玲;缪国帅;李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桓宇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0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形 撑开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弧形撑开融合器。
背景技术
胸腰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方法之一,每年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椎间融合术的治疗。椎间融合术包括自体骨移植融合和异体骨移植融合,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增加供区创伤、不能提供及时的机械稳定等缺点使得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异体骨移植不仅费用高、数量有限而且由异体骨引起的病毒传播和免疫排斥也是影响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为提高骨移植融合率,减少外固定依赖性,改善和保持脊柱的曲度,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弧形撑开融合器,该弧形撑开融合器可调节椎间高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弧形撑开融合器,包括螺母、连接体、连动轴、连动体、融合体、下撑开板和上撑开板;所述螺母通过连接体连接融合体,所述下撑开板和上撑开板分别连接于融合体下、上面,所述连动体设置于融合体内且右端与下撑开板和上撑开板活动连接,所述连动体左端连接连动轴右端,所述连动轴左端连接螺母,所述螺母位于连接体内;旋拧所述螺母可以通过连动轴带动连动体运动以将分别位于融合体下、上面的下撑开板和上撑开板分别向下和上撑开;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内部为第一螺纹孔,左端外周面上设置六个槽口,便 于器械持取,右端外侧为球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上表面为弧状面,中间设置圆孔,圆孔侧缘上设置弧形槽,圆孔端部设置有第一球面,螺母装入连接体时,由于螺母与连接体装配时有角度,弧形槽可保证螺母顺利装入;连接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燕尾状突出部位,燕尾状突出部位的上表面为弧形面,且燕尾状突出部位底部内侧均设置有凹槽,凹槽设置为内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动轴设置为台阶状轴,左端轴外侧设置螺纹,内部设置第二螺纹孔,右端轴设置有第二球面,第二球面两侧成圆饼状面,第二球面内部设置圆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动体整体成肾形,连动体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左端设置槽,连动轴右端的球面置于槽内,所述连动轴的圆饼状面与槽上、下面相接触,球面内部的圆通孔与连动体左侧的通孔同轴线,将销钉插入圆通孔和通孔以连接连动轴和连动体,销钉两端反铆,使连动轴的球面可在连动体的槽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体成肾形,内部有第一植骨孔,为上、下对称结构,左、右两端面成弧状,左端面设置成弧面,可与连接体上表面的弧面相配合,左端面上设置燕尾槽,与连接体的燕尾状突出部位相配合,左端面上设置通孔,融合体的前面和后面为弧状,共圆心,前面上设置有大圆通孔和第一小圆通孔,后面上设置第二小圆通孔,第二小圆通孔与前面上的第一小圆通孔共轴线,并且此轴线过前、后面的第一小圆通孔和第二小圆通孔共有的圆心,第二小圆通孔上、下各有一定位孔;融合体上表面上设置有5组螺旋曲面,分别为第一螺旋曲面、第二螺旋曲面、第三螺旋曲面、第四螺旋曲面和第五螺旋曲面,融合体下表面与上表面对称,5组螺旋曲面的旋转中心与融合体的前面和后面的圆心 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下撑开板上表面有鱼鳞状棘突,增大摩擦力,增强抗脱出力,中间部位设置第二植骨孔,下表面设置圆柱,下表面的前、后两侧还设置有弧面凸台,其中一侧的弧面凸台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下撑开板上设置有五组螺旋曲面,分别为第六螺旋曲面、第七螺旋曲面、第八螺旋曲面、第九螺旋曲面和第十螺旋曲面,并形成三处缺口,分别为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第六螺旋曲面和第一缺口可与融合体相配合;所述上撑开板与下撑开板对称;下、上撑开板的圆柱置于连动体右端的圆通孔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限位销,两个所述限位销成阶梯轴状,其中直径大的一端分别置于融合体的两个定位孔上,直径小的一端分别置于上撑开板与下撑开板的腰形孔上,然后将限位销的两端反铆,在撑开的过程中,限位销在腰形孔内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旋拧螺母带动连动轴,连动轴带动连动体,连动体带动下、上撑开板分别向下、上撑开,实现调节椎间高度。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螺母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体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连动轴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连动轴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桓宇,未经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桓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2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