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光伏热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2913.7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0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彭俊;白建波;罗朋;李洋;石坤;王宏强;陶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H02S40/44 | 分类号: | H02S40/44;H02S40/4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光伏热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型光伏热一体化装置,属于太阳能光伏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理论研究表明单晶硅电池在0℃时的最大理论转换效率为30%,而实际发电过程中远远达不到这一发电效率。光强一定时,则硅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随自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硅电池在标准状况下(环境温度25℃,辐照度1000W /m2)的能量装换效率约13%左右,而实验表明传统的光伏热一体装置中组件的背板温度最高能达到70℃,此时的转换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且高温对组件自身会有烧伤等损害,水温的确可以上去,然而发电量却大幅度降低,这是得不偿失的。光伏热一体化概念的提出就是利用水对组件背板进行冷却,降低背板温度,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并且将热量收集起来,提供生活用热水。然而光伏热一体装置提供的热水温度需达到50℃以上才可以用于家用,但光伏组件的背板温度在50℃时的能量转换效率已大幅降低了,光伏热一直处于两难境地,光电效率和热能利用率二者互相抑制,国内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光伏热一体化装置,可有效缓解光伏与光热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和光热的吸收利用,提高能量的综合利用率,使光伏热一体化系统的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一种智能型光伏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管道、小水箱、储水箱、PLC系统控制器、支架、边框、冷水入口、第一水位控制器、第二水位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池盒和逆变器;
所述光伏组件由边框固定斜设在支架上,所述储水箱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所述小水箱通过管道连接储水箱,且设置在储水箱的上方,所述电池盒设置在光伏组件的背面,用于导出光伏组件的电能,所述逆变器与光伏组件连接,且将光伏组件的电能转化为交流电并入电网,冷水从所述冷水入口通过管道按顺序流经光伏组件和小水箱,并形成循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小水箱的入水口,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小水箱的出水口,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储水箱的出水口,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冷水入口处,用于控制冷水的流入,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小水箱与储水箱的连接管道处,第一水位控制器和第二水位控制器分别设置在小水箱和储水箱的内部,所述第一水位控制器、第二水位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所述PLC系统控制器,且PLC系统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由密封胶依次将钢化玻璃、第一EVA封装胶膜、电池片组、导热绝缘膜、第二EVA 封装胶膜和换热器背板封装而成,所述换热器背板内部布置有换热管道。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内部设置有辅助加热装置,且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分别与逆变器的交流电输出端和电网连接,所述辅助加热装置由PLC系统控制器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工作。
优选地,所述PLC系统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和显示装置,且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PLC系统控制器提供电力支撑,所述显示装置根据反馈信息显示监测数据。
优选地,所述电池片组由焊条连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道为蛇形铜质管道。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光伏热一体化装置,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率和光热的吸收利用,同时有效缓解光伏与光热之间的矛盾,提高能量的综合利用率,使光伏热一体化系统的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PLC系统控制器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图中:光伏组件1、管道2、第一温度传感器3、小水箱4、第二温度传感器5、储水箱6、第三温度传感器7、支架8、冷水入口9、边框10、钢化玻璃1-1、第一EVA封装胶膜1-2、电池片组1-3、导热绝缘膜1-4、第二EVA 封装胶膜1-5、换热器背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2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