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跳伞用备份伞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3332.5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毛威;张洪强;张宇航;史丽珍;徐巍;李晨晨;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青铜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04 | 分类号: | B64D17/04;B64D17/0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4102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跳伞 备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运动应急救生装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跳伞用 备份伞,该备份伞可用于跳伞人员应急救生。
背景技术
备份伞(也称副伞)是指跳伞人员在使用伞兵伞、运动伞、训练伞、 救生伞等降落伞装备跳伞时出现开伞不正常,将主伞抛掉后,手动抛出的 一种应急救生伞具;其在气流作用下充气张满并取代主伞稳定下降,保证 跳伞人员安全着陆。
现代航空运动中,除了专业跳伞人员执行跳伞任务时一直保持着携带 备份伞这一良好习惯外,其它形式的航空运动飞行员,尤其是在滑翔伞飞 行员当中,有相当数量的飞行员仍然不愿意携带备份伞飞行。究其原因主 要是,现有的备份伞产品在跳伞过程中出现空中翻滚、螺旋等意外情况时 不易被迅速抛出;开伞冲击大,易产生过载,导致跳伞人员产生灰视、黑 视甚至昏迷;另外,没有设置专用的连接吊带,安装不便,妨碍飞行员的 正常飞行,甚至导致飞行员在起飞的过程中感到不便和容易疲劳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跳 伞用备份伞,其中通过对其关键的跳伞用备份伞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尤 其是伞衣的结构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备份伞的开伞速 度并减小开伞过程中引起的过载和摆荡效应,此外,本发明设置的伞绳以 及牵顶绳可以有效防止快速开伞时出现“翻顶”现象,具有良好的使用效 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伞用备份伞,其特征在于, 包括伞衣、伞绳袢、伞顶袢、伞绳和牵顶绳,其中,
所述伞衣为中心对称结构,其中心对称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该伞衣 向上突出;所述伞衣由围绕在所述中心对称轴线四周的第一伞面、第二伞 面、第三伞面和第四伞面组成;所述第一伞面、所述第二伞面、所述第三 伞面和所述第四伞面的底部边缘在垂直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的平面上的投 影均为弧线,这四条投影线相交形成闭合的形状;
所述伞绳袢位于所述伞衣的底部边缘,用于连接所述伞衣与所述伞绳;
所述伞顶袢位于所述伞衣的顶部,用于连接所述伞衣与所述牵顶绳;
所述伞绳和所述牵顶绳用于与跳伞人员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伞面、所述第二伞面、所述第三 伞面和所述第四伞面中相邻两伞面之间并未完全缝合,其中缝合区域在所 述中心对称轴线上的投影位于未缝合区域在所述中心对称轴线上投影的上 方;此外,所述第一伞面、所述第二伞面、所述第三伞面和所述第四伞面 中相邻两伞面的底部边缘相互缝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伞面、所述第二伞面、所述第三 伞面和所述第四伞面中相邻两伞面之间的未缝合区域均形成椭圆形排气 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伞衣的顶部中心处还开设有伞顶孔,使 所述伞衣形成有顶部边缘;该伞顶孔在垂直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的平面上 的投影为正方形;所述伞顶袢位于所述伞衣的顶部边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伞顶袢在垂直于所述中心对称轴线的 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伞顶孔的正方形投影的顶点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伞衣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 沿所述伞衣的顶部中心处向所述伞衣底部边缘的方向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伞绳袢位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伞衣底 部边缘相交的交点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伞绳和所述牵顶绳均与伞绳转接带相 连,该伞绳转接带通过快卸锁与吊挂带连接,所述吊挂带用于与所述跳伞 人员相连。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 效果:
1.本发明中的跳伞用备份伞是跳伞人员应急救生备份伞,本发明通过 对伞衣的结构进行改进,将伞衣设计为由围绕在伞衣中心对称轴线四周的 第一伞面、第二伞面、第三伞面和第四伞面组成,在充气涨满时,这四个 伞面的底部边缘在垂直于中心对称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弧线,这四条 投影线相交形成闭合的形状(类似于正四边形的形状,只是这个正四边形 的四条边均被弧线段代替)。本发明中备份伞的伞衣结构为“十字形”降 落伞与“圆形”降落伞的复合型结构,综合这两种伞型的优势,可以提高 备份伞的开伞速度,并减小开伞过程中引起的过载和摆荡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青铜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青铜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33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飞行器云台及其承载支架
- 下一篇:一种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