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3944.4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铁军;庞卓;胡炜;阚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被 快速恢复 土壤 生态系统服务 植被覆盖率 地表覆盖 风蚀水蚀 技术实施 生态环境 无芒雀麦 效果稳定 有效覆盖 植被修复 保肥 覆土 管护 耗能 建植 开沟 水力 播种 水源 应用 恢复 | ||
1.一种荒滩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播种前对荒滩地进行土地整理,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的方式在荒滩地上播种无芒雀麦,在播种后进行自然灌溉或/和人工灌溉,播种后人工管护2~3年,即可;
所述土地整理包括以下步骤: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进行15~25cm的土壤深耕,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石块,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所述深开沟、浅覆土是指:在平整后的土地上开深度10~15cm的沟,在所述沟内播种后,覆盖厚1~2cm的土层;
所述自然灌溉为利用播种后3~5日内的小到中雨进行灌溉;所述人工灌溉为喷灌或漫灌至浸透土层深度20~25cm;
所述人工管护具体为:在播种当年霜降前1个月,若草层高度大于25cm,则刈割至留茬高度为5~10cm;若草层高度不大于25cm,则不进行刈割;自播种后第2年起,每年刈割1~3次,每次刈割至留茬高度为5~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芒雀麦的草种发芽率为85%以上、净度大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地整理: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进行15~25cm的土壤深耕,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石块,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2)在雨季进行播种:在所述平整后的土地上开深度10~15cm的沟;根据天气预报,在小到中雨降雨日前的3~5日,在所述沟内播种无芒雀麦草种,所述草种的发芽率为85%以上、净度大于90%、播种量≥2kg/亩;播种后覆盖厚1~2cm的土层,镇压播种区域;
(3)灌溉:利用播种后3~5日降的小到中雨进行自然灌溉;
(4)人工管护:在播种当年霜降前1个月时,若草层高度大于25cm,则刈割至留茬高度5~10cm,若草层高度不大于25cm则不进行刈割;自播种次年起,每年刈割1~3次,每次刈割至留茬高度5~10cm;2~3年后停止刈割,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地整理:刈割荒滩地上原有植物,进行15~25cm的土壤深耕,清除土壤中残留木本植物根系以及直径大于20cm的石块,将土壤中的大土块破碎,平整土地;
(2)在春、夏或秋季进行播种:在所述平整后的土地上开深度10~15cm的沟,在所述沟内播种无芒雀麦草种,所述草种的发芽率为85%以上、净度大于90%、播种量≥2kg/亩;播种后覆盖厚1~2cm的土层,镇压播种区域;
(3)灌溉:播种后3~5日内,采用喷灌或漫灌方式进行人工灌溉,至浸透土层深度20~25cm;
(4)人工管护:在播种当年霜降前1个月时,若草层高度大于25cm,则刈割至留茬高度5~10cm,若草层高度不大于25cm则不进行刈割;自播种次年起,每年刈割1~3次,每次刈割至留茬高度5~10cm;2~3年后停止刈割,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39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产牧草的培育及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菠萝保花保果增产管理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