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面肌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904339.9 申请日: 2015-12-09
公开(公告)号: CN105381222A 公开(公告)日: 2016-03-09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 徐冉
主分类号: A61K36/8969 分类号: A61K36/8969;A61P21/02;A61K35/586;A61K35/3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000 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治 痉挛 中药 组合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面肌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

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即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现有中医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较多,公开号CN104491380A(申请号201510019957.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牛蒡子20-40份、昆明山海棠20-30份、穿山龙20-30份、海桐皮15-30份、北豆根15-25份、蝉蜕10-20份、猪苓10-20份、百合10-20份、槐角8-15份、甘草8-15份。公开号CN104524035A(申请号201410791657.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黄芪9-16;熟地黄5-10;当归9-15;灯心草10-18;白芍6-10;五味子8-12;炒酸枣仁8-16;茯苓9-15;党参7-10;甘草6-10;徐长卿8-15;羖羊角3-6;肉桂7-14;栝楼9-15。公开号CN103768480A(申请号201410046904.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箭杆风25-35份、鹿药10-20份、见血飞20-30份、师祖麻4-8份、防风10-20份、九龙盘4-8份、千只眼4-8份、蜈蚣2-4份、僵蚕6-12份、威灵仙4-8份、黄芪25-35份、白术25-35份、当归10-20份、甘草6-12份。

目前西医对面肌痉挛尚缺乏特效治法,多采用各种抗癫痈、镇静等药物,局部注射乙醇、肉毒素,但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效果均欠理想;手术风险较大,病愈慢,且费用昂贵。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的疗效不确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面肌痉挛的中药组合物,选用多种中草药精制而成,具有解痉镇痛、清势止痉、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见效快,疗效好,无不良反应,避免了手术和局部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一种防治面肌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治面肌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秦艽6-12份;凤尾草8-13份;霞天膏7-12份;葛根9-13份;竹叶椒根5-13份;菊苣3-8份;土常山6-10份;刺蒺藜7-11份;珍珠露水草9-12份;玳瑁4-9份;梦花根8-12份;玉竹6-13份;丁榔皮8-11份;冬里麻5-12份。

一种防治面肌痉挛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的方案为,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秦艽8-10份;凤尾草10-12份;霞天膏9-11份;葛根10-12份;竹叶椒根8-10份;菊苣5-7份;土常山7-9份;刺蒺藜8-10份;珍珠露水草10-11份;玳瑁6-8份;梦花根9-11份;玉竹8-10份;丁榔皮9-10份;冬里麻8-10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冉,未经徐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43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