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头便捷节水阀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5206.3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0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韦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头 便捷 节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体,特别是一种多头便捷节水阀。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用于水体和其它液体、气体等管路上的普通直通止回阀和三通阀虽不少,但二者均技术滞后、结构复杂、功能单一、适用性差和工作与节能效率低,人们亟待加以改进和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普通直通止回阀和三通阀技术优劣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提高与创新,发明一种技术结构含量更高、更能更齐全、适用范围更广和使用综合效果更佳的多头便捷节水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相关技术缺陷和发展需要问题,提供一种技术优越、结构精简、功能多样、适用广泛、阀塞双闭、止回节流、安用便捷、坚实耐用、综合节能率更高的多头便捷节水阀。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头便捷节水阀,其特征在于,该冲阀包括阀体、阀塞两个部分。
所述阀体包括主壳体、下排管、共排管、上排管,所述主壳体设置于阀体中心和阀塞外侧及直通两端分别与下排管、上排管连通,且一侧与共排管连通,所述下排管一端与主壳体一端连通,所述共排管一端与主壳体一侧连通,所述上排管一端与主壳体一端连通;
所述阀塞包括燕尾槽、燕尾卡、自动塞,所述燕尾槽设置于主壳体内侧和槽体内大口小形如燕尾状,所述燕尾卡突出设置于自动塞一侧和形状与燕尾槽内侧相似并吻接,所述自动塞设置于主壳体内侧和一侧中间与燕尾卡连接。
其中所述下排管、上排管可不分上下设置,即可相互异位随意安装使用。
其中所述共排管亦可作引入流体和气体用,而把下排管、上排管作排管使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结构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多头便捷节水阀采用综合设计理念和流体、气体压力与自动阀塞限制严密封堵,以及单向、双向进排与混排综合技术,其设计技术精巧、性能优越、适用广泛、阀塞双闭、止回节流、安用便捷、坚实耐用、有效节能、效益明显,可有效克服和避免现有普通止回阀和三通阀设计繁杂、技术滞后、功能单一、适用性差、产品寿命短和工作与节能效率低等弊端。因此,本发明多头便捷节水阀推广使用可综合节能降耗增效50%左右,其使用综合性价比较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多头便捷节水阀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多头便捷节水阀双向静止合流状态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多头便捷节水阀上排管止回排流状态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多头便捷节水阀下排管止回排流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主壳体,2-燕尾槽,3-燕尾卡,4-自动塞,5-下排管,6-共排管,7-上排管。
【实施方式】
本发明多头便捷节水阀,包括阀体、阀塞两个部分。
所述阀体包括主壳体1、下排管5、共排管6、上排管7。
所述主壳体1设置于阀体中心和阀塞外侧及直通两端分别与下排管5、上排管7连通,且一侧与共排管6连通,其主要作用是设置燕尾槽2和包容并让自动塞4在其中移动以止排流体和气体,所述下排管5一端与主壳体1一端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引进和排除流体与气体,所述共排管6一端与主壳体1一侧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单排和双排下排管5或上排管7所输送流体与气体,所述上排管7一端与主壳体1一端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引进和排除流体与气体。
所述阀塞包括燕尾槽2、燕尾卡3、自动塞4,所述燕尾槽2设置于主壳体内侧和槽体内大口小形如燕尾状,其主要作用是容置并限制燕尾卡3在其中移动,所述燕尾卡3突出设置于自动塞4一侧和形状与燕尾槽2内侧相似并吻接,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自动塞4作有效移动,所述自动塞4设置于主壳体1内侧和一侧中间与燕尾卡3连接,其主要作用是根据流体与气体压力自动塞堵下排管5内端或上排管7内端单向或双向给共排管6输送流体与气体。
其中所述下排管5、上排管7可不分上下设置,即可相互异位随意安装使用。
其中所述共排管6亦可作引入流体和气体用,而把下排管5、上排管7作排管使用。
实施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5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