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5980.4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5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 ||
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箱体和换热芯体,箱体内形成有第一流体通道,换热芯体内形成有第二流体通道,换热芯体包括大致呈蛇状的扁管,第二流体通道位于扁管内,扁管包括多个折弯部和多个平直部,两相邻平直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箱体开设有与第一接管连通的第一孔和与第二接管连通的第二孔,第一孔与扁管一侧的折弯部或者靠近折弯部的平直部部分相对应,第二孔与扁管另一侧的折弯部或者靠近折弯部的平直部部分相对应。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使换热流体与绝大部分换热芯体接触,且换热流体和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可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和换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如涉及一种车辆热交换技术。
背景技术
CO2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制冷工质,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解决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以CO2为工质的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可以运用于大多数的制冷/制热领域。
但CO2制冷系统工作压力高,在设计CO2换热器时需充分考虑该类系统的这一特点,其部件设计仍不成熟导致该类系统并未大量应用。一般来说CO2换热器主要有管翅式、微通道、板式、管壳式、板翅式和套管式等。其中板式和板翅式制造工艺复杂,管翅式、套管式和管壳式管子壁厚需要较厚,浪费材料。
而传统的CO2微通道换热器是采用制冷剂和空气强制对流的方式换热,效率较低。虽然液体和空气物性差异较大,液-气方式换热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但现有技术中的液-气换热器存在壁厚较厚,而且换热性能也较差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相对高压的制冷剂系统、且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的液-气换热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箱体以及容纳于所述箱体内的换热芯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第一流体通道,所述换热芯体内形成有第二流体通道,所述换热芯体外部为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相互隔离,所述换热芯体包括一个或者二个以上扁管,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位于所述扁管内,所述扁管包括多个第一折弯部、多个第二折弯部和多个平直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相对两侧,两相邻所述平直部大致平行且保持0.5mm~6mm的距离且;
所述箱体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或平直部靠近所述第一折弯部部分向与所述第一孔相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内壁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一孔向所述第一孔相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内壁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或平直部靠近所述第二折弯部部分向与所述第二孔相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内壁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孔或所述第二孔向所述第二孔相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内壁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
两相邻第一折弯部或者两相邻第二折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多段圆滑连接的圆弧,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主折弯部、第一副折弯部和第二副折弯部,所述第一副折弯部和第二副折弯部位于同一侧的一端分别连接两相邻平直部,所述第一副折弯部和第二副折弯部分别与所述主折弯部连接,所述主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副折弯部和第二副折弯部之间,并且所述主折弯部的圆弧半径R1和两相邻平直部之间的距离d2满足:R1d22R1。
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主折弯部和副折弯部,所述副折弯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折弯部和平直部,所述主折弯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副折弯部和平直部,所述主折弯部与所述平直部相连的一端与所述平直部相切,所述主折弯部的圆弧直径大于两相邻平直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扁管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与所述第一孔相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内壁到所述箱体内部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孔相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内壁到所述箱体内部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扁管的宽度H之差小于等于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59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