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6474.7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4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岳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63 | 分类号: | G06F11/263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smartrack 系统 异常 检测 效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系统测试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服务器系统中,服务器的健康是数据海量存储及数据快速计算的基础。所谓服务器的健康指的是服务器系统的主要参数均处于正常状态,能够支撑服务器的正常运转,其中包括各板卡及部件的主要参数。在服务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要确保服务器能够正常的运转,功能正常且完善,最重要的就是主要参数的检测工作。
待检测的主要参数,从系统级来讲主要包括:系统电压、系统温度;从板卡级来讲主要包括:板卡是否全部在位、硬盘是否全部在位;从部件级来讲主要包括:内存是否有异常、硬盘是否有smart日志异常、CPU有无异常等等。对于SMARTRACK系统而言,一个整机柜包含数十个节点(不同客户,不同项目节点数会有差异),每个节点都需要检测上述主要参数,对于管理主板(RMC)而言,是无法覆盖部件级检测的(例如硬盘smart日志检测),逐个节点检测,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需求以及现有技术发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根据不同机柜、不同节点的IP分布,通过编写脚本,将需要检测的主要参数存放在脚本中,然后运行该脚本,完成对所有节点系统级、板卡级、部件级的参数检测。
优选的,所述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需要检测的系统级、板卡级、部件级的主要参数;2)根据选择的具体参数,编写相应的脚本;3)并根据节点IP的分布情况执行脚本。
优选的,脚本文件执行后,会将结果输出至一个特定的文档,然后通过简单的关键字搜索,能够排查参数是否正常。
本发明所述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这种SMARTRACK系统检测方法,通过编写脚本,可以实现系统级、板卡级、部件级主要参数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与此同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生产及测试周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的脚本文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述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根据不同机柜、不同节点的IP分布,通过编写脚本,将需要检测的主要参数存放在脚本中,只需运行该脚本,即可完成所有节点系统级、板卡级、部件级的参数检测。首先,明确所有需要检测的参数;其次,明确待检测节点的IP分布情况(不连续的可以分段处理);最后,将参数放到脚本文件中,根据节点IP的分布执行脚本文件。脚本文件执行后,会将结果输出至一个特定的文档,这样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搜索,即可排查参数是否正常。
一般情况下服务器系统待检测的主要参数,从系统级来讲主要包括:系统电压、系统温度;从板卡级来讲主要包括:板卡是否全部在位、硬盘是否全部在位;从部件级来讲主要包括:内存是否有异常、硬盘是否有smart日志异常、CPU有无异常等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提高SMARTRACK系统异常检测效率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需要检测的系统级、板卡级、部件级的主要参数;2)根据选择的具体参数,编写相应的脚本;3)并根据节点IP的分布情况执行脚本;4)在输出的特定文档中通过简单的关键字搜索,即可完成主要参数的检测工作。
通常SMARTRACK系统包括多台机柜,而每台机柜又包括数十个节点,每个节点都需要对系统级、板卡级、部件级的参数状态进行检测。对于部件级的检测,利用传统检测方法是无法完成的,而且,不同机柜间节点IP是不连续的,甚至同一机柜内节点IP也可能是不连续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6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用途的新的7-脱氮嘌呤核苷
- 下一篇:基于指纹的内容识别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