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6808.0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4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成贤锴;钟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7B17/00 | 分类号: | G07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快递 代收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的优点更加突出,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购 物形式,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经高达2.8万亿元,与此相 关的快递业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快递又名速递,是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 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货物进行快速投递。一般情况下,快 递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为上班工作时间,如果来回取件比较费时,通常会让单 位门卫、小区门卫等代收点进行代收。
但实际过程中,由代收点这种开放式代收机构代收快递而引发的相关问 题比较多,比如包裹破损、错拿包裹、找包裹耗时等,已经成为当前物流服 务中体验最差的一个环节。同时,为了省去不必要的纠纷,很多小区或单位 门卫不提供快递代收服务,给住户和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快递代收服务体验较差的问题,从而提 供一种便携式快递代理管理方法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系统,包括
显示组件,用于显示快递信息和/或显示操作界面;
信息输入组件,用于输入快递信息和/或操作信息;
认证组件,用于认证取件人身份。
所述信息输入组件包括数字键、字母键、返回键、确认键、寄存键、取 件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信息输入组件还包括扫码设备和/或照相设备。
所述认证组件包括身份卡片认证组件、密码认证组件、指纹认证组件、 虹膜认证组件、人脸识别认证组件、声纹识别认证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系统还包括信息导出组件;所述系统还包括为所述系统供电的供电 组件以及控制所述系统电源开关的开关组件。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存件人将待取快递的信息输入系统;
S2、所述系统根据收到的所述待取快递的信息,建立与取件人的对应关 系;
S3、取件人通过身份认证从系统中获取所述快递信息;
S4、取件人取出所述待取快递,并核销所述待取快递的信息。
所述待取快递的信息包括包裹信息和收件人信息。
所述包裹信息包括包裹运单号和/或包裹照片;所述收件人信息包括取 件人联系方式和/或身份信息。
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身份认证步骤包括身份卡片认证、密码认证、 指纹认证、虹膜认证、人脸识别认证、声纹识别认证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录入取件人身份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系统,包括显示组件,用于 显示快递信息和/或显示操作界面;信息输入组件,用于输入快递信息和/ 或操作信息;认证组件,用于认证取件人身份。对快递存放位置没有限制, 不需要安装较大的控制柜来对快递进行分类管理,设备本身体积较小,可立 式安装或挂式安装,成本低且非常便携。采用信息输入组件的方式来查询到 件和取件,避免了错拿包裹和冒名拿包裹事件,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系统,所述认证组件包括身 份卡片认证组件、密码认证组件、指纹认证组件、虹膜认证组件、人脸识别 认证组件、声纹识别认证组件中的至少一种,配置多元化,安全可靠。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系统,还包括信息导出组件, 通过外接设备下载数据的方式来保存控制器内信息,为长时间的数据追溯提 供可能。
4、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快递代收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存件 人将待取快递的信息输入系统;S2、所述系统根据收到的所述待取快递的 信息,建立与取件人的对应关系;S3、取件人通过身份认证从系统中获取 所述快递信息;S4、取件人取出所述待取快递,并核销所述待取快递的信 息。采用身份认证的方式来查询到件和取件,避免了错拿包裹和冒名拿包裹 事件,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6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NRF2401传输的管理装置
- 下一篇:自由曲面网格结构的网格划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