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签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7532.8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前多和洋;高田治;木下顺史;菅原伸吾;村上俊彦;桑田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12/72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胡建新;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等的网络构建中,作为虚拟地按每个顾客分离网络的方式, 一直以来使用IEEE802.1Q(VLAN标签方式)。但是,近年来,随着数据中 心的需求增加,要求的网络可分离数也增加,若是基于VLAN标签方式的 可分离数4094个则不足,这成为课题。
因此,在IEEE802.1ad中,标准化了双层VLAN标签方式。双层VLAN 标签方式采用使用两个VLAN标签的双层标签结构。一个VLAN标签被称 为C-tag(Customertag:客户标签),另一个VLAN标签被称为S-tag(Service tag:服务标签)。
例如,C-tag用于由数据中心运营者分离网络,S-tag用于由将多个数据 中心连接的通信运营者分离数据中心运营者。通过双层VLAN标签方式, 数据中心运营者能够分离数据中心的网络,同时,通信运营者能够分离多 个数据中心运营者。双层VLAN标签方式在整体上能够分离出4094个×4094 个=约16万个网络。
并且,提出了VXLAN(VirtualeExtensibleLocalAreaNetwork:虚拟可 扩展局域网)标签方式。VXLAN标签方式通过利用VXLAN标签将顾客帧 封装化来增加网络分离的上限数量。
VXLAN标签主要由UDP/IP头和能够分离为约16万个的网络分离标 识符(24比特)构成。与IEEE802.1ad相比,VXLAN标签方式可以称为单层 标签结构。利用VXLAN标签被封装化的顾客帧可以还包括VLAN标签。 该帧的结构可以说是基于VXLAN标签和VLAN标签的双层标签结构。
除此以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网络结构(参照摘要)。虚拟网络在物 理装置上具有虚拟机,虚拟机连接于网络接口。网络接口经由传输网络而 通过隧道相互连接。各网络接口具有传输网络的地址空间中的传输地址。 各网络接口具有能够重构的地址映射,决定用于包的传输地址,用该传输 地址将包封装化。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223770号
在数据中心内,运用着各种设备。因此,存在VLAN标签方式、VXLAN 标签方式、以及VXLAN标签方式与VLAN标签方式的组合等应用于通信 装置的网络分离方式不同的情况。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无法进行单层标签 方式与双层标签方式之间、不同的单层标签方式之间等不同的标签方式之 间的通信。因此,难以进行灵活的网络构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代表性的一例的标签转换装置,包括:能够进行网络通信的 多个端口;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保存将通信装置的地址与用于进行网络 分离的标签方式中的标签的信息建立关联的标签转换信息,所述控制器对 输入到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的帧进行分析,来决定用于进行所述帧 的网络分离的当前标签方式,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标签转换信息,决定与 所述帧的目的地地址建立了关联的标签方式,所述控制器在与所述目的地 地址建立了关联的标签方式不同于所述当前标签方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 标签转换信息,将所述帧转换为与所述目的地地址建立了关联的标签方式 的帧,所述控制器从所述多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输出所述转换得到的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进行灵活的网络的构建。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中的、包括网络系统和管理该网络系统的 管理装置的系统的结构例。
图2示意性地表示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例。
图3表示在网络系统100内传输的帧的构造例。
图4表示将图1所示的多个虚拟机汇总而形成的网分组的例子。
图5表示对网分组和虚拟机配备的信息进行管理的顾客管理表的结构 例。
图6A表示网域A的网域A管理表的结构例。
图6B表示网域B的网域B管理表的结构例。
图6C表示网域C的网域C管理表的结构例。
图7表示管理装置创建网域A管理表、网域B管理表、网域C管理表 以及标签转换表的流程图。
图8表示标签转换表的结构例。
图9A表示标签转换装置的逻辑结构例。
图9B表示标签转换装置的硬件结构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7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