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业务处理能力的负载调度方法、装置及云计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7721.5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迪;任华;王铮;方燕萍;汪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45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方亮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业务 处理 能力 负载 调度 方法 装置 计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载均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业务处理能力的负载调度方法、装置及云计算系统。
背景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均衡且最大化利用处理能力是云计算的显著特点,目前主流的负载均衡方案是监控各业务处理单元所在虚拟机的CPU、内存等,在达到预设的阀值时进行业务负载调度伸缩。但是通过虚拟机的CPU、内存等指标并不一定能直接反映业务处理负载的实际情况,比如业务处理的时延及响应率都已经不符合业务开展要求时,可能此时CPU和内存的开销并不高而目前业务服务感受是衡量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业务处理能力的负载调度方法、装置及云计算系统。
一种基于业务处理能力的负载调度方法,包括:采集业务处理能力数据以及与业务相关的网络资源数据;基于所述业务处理能力数据和网络资源数据计算出业务层负载指标值和网络层负载指标值;根据所述业务层负载指标值和/或所述网络层负载指标值进行负载调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计算所述网络层负载指标值H1的计算公式为:
H1=[§1(θ11×H11+θ12×H12......θ1P×H1P)+......§Q(θQ1×HQ1+θQ2×HQ2......θQP×HQP)]×100;其中,§Q为第Q个接口协议类型的权重因子,θQP为第Q个接口协议类型的第P接口的权重因子,HQP为第Q个接口协议类型的第P接口的接口健康指标值,Q>1,P>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计算所述接口健康指标值HQP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p为接口综合请求响应指标,Rs为接口综合请求成功指标,Kd为接口综合请求时延指标;Kb为接口综合繁忙指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计算所述网络接口综合成功指标Rs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所述网络接口综合时延指标Kd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所述网络接口综合响应指标Rp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请求种类,n>1,αi为请求的权重因子,m为失败原因种类,m>1,βj为原因权重,CAUj为某种原因的失败响应数,SUC为成功响应数,DLYi为请求的平均响应时延,DLSi为请求的标准响应时延,RSPi为发出的响应数,RQTi为收到的请求数,i、j为自然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计算所述业务层负载指标值H2的计算公式为:
H2=(θS×RS1+θd×Rd1)÷log2Kd1;
其中,θs为发出成功率权重,θd1为递送成功率权重,RS1为发出成功率,Rd1为递送成功率,Kd1为递送时延指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计算所述发出成功率Rs1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所述到达成功率Rd1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所述递送时延Kd1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7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