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济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7785.5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1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丁海萍;M.斯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陵峰,张昱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济 具有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中的零部件。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济器。
背景技术
由于商用大型制冷系统承担了较大的制冷负荷要求,其零部件体积通常较大,因此其通常会占据极大的系统布置空间。更有甚者,当在此种制冷系统中采用低压制冷剂时,其将因为更大的蒸汽容积而需要占据相对更大的空间。例如,这具体可体现在制冷系统整体的布置宽度上的大幅增加。根据常规实验及经验数据可知,对于相同的容积,采用低压制冷剂的设计的制冷系统通常会三倍于采用中压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且该系统所应用的经济器的尺寸通常也将设计为原有的两倍大小。
考虑到低压制冷剂所具备的优秀性能,消费者一方面期望使用具有低压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然而,在另一方面,消费者并不期望接受因采用低压制冷剂而导致的整个制冷系统尺寸的大幅增加。这在设计系统时对于其尺寸及性能两方面的同时改善与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性能的同时极大地减小所占用布置空间的经济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性能的同时极大地减小所占用布置空间的制冷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经济器,其包括:壳体,其具有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区段上的冷凝器出口、蒸发器入口与压缩机中间级入口;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具有与共同使用的冷凝器的壳体相匹配的轮廓,使得所述第一区段能够贴合冷凝器的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如前所述的经济器,以及冷凝器;其中所述经济器的所述第一区段贴合所述冷凝器的壳体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经济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经济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其由内而外示出了本发明的经济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经济器100包括具有第一区段101a及第二区段101b的壳体101。壳体101的第二区段101b具有外凸的弧形轮廓,也即其对应于常规的圆筒型经济器的壳体轮廓的一部分;但壳体101的第一区段101a与常规的圆筒型经济器的壳体轮廓的另一部分大不相同,其具有内凹的弧形轮廓。如此设计主要是为了匹配常规冷凝器的圆筒形外轮廓,使两者在应用于制冷系统的整体布局中时,能够尽可能地贴合布置,从而大幅减小该套制冷系统所占据的横向空间。
当然,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启示可知,当共同使用的冷凝器未呈筒体形状时,第一区段101a并非一定要具有内凹的弧形轮廓,仅需使其具有与共同使用的冷凝器的壳体相匹配的轮廓即可。如此同样使得经济器100与冷凝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协同布置能够占据较小的横向空间,从而使应用其的制冷系统也相应占据较小的空间。
同样在图1及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区段101b具有比第一区段101a更大的弧长,如此使得壳体101整体呈现为月牙形状,在减小布置空间的同时,也尽可能地提高了结构抗压强度。
此外,图中还示出经济器100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端口。具体而言,包括设置于壳体的第二区段101b上的冷凝器出口102、蒸发器入口103与压缩机中间级入口104。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出口102设于壳体101的第一端101c的下部;蒸发器入口103设于壳体101的第二端101d的下部;并且压缩机中间级入口104设于壳体101的第二端101d的上部。此种设计能够更好地契合经济器的工作原理,使进入经济器的气液制冷剂大体上从壳体101的第一端101c流向壳体101的第二端101d,并使气相制冷剂在壳体101的第二端101d进入压缩机中间级入口104,而使液相制冷剂在壳体101的第二端101d进入蒸发器入口103。将冷凝器出口102与蒸发器入口103及压缩机中间级入口104设置于经济器壳体101的两端将能最有效地利用经济器100的长度来实现气液分离。将压缩机中间级入口104设置于第二端101d的上部将更有利于气相制冷剂上升并流入其中,而将蒸发器入口103设置于第二端101d的下部将更有利于液相制冷剂下沉并流入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7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