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单体泵系统及喷油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8524.5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君;平涛;浦卫华;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51/04 | 分类号: | F02M51/04;F02M59/46;F02D4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郭栋梁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电控单体泵系统,包括高压油泵、油箱和喷油器,所述油箱通过第一低压循环管路与所述高压油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磁控制阀和电控单元;
所述高压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
所述油箱通过第二低压回油管与所述电磁控制阀连接;
所述电磁控制阀与所述喷油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喷油器进行喷油;
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电磁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单体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控制阀上设有油泵接口、低压回油口和喷油器接口,所述油泵接口与所述高压油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喷油器接口与所述喷油器的高压油管连接,所述低压回油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单体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泵通过柱塞是否加压控制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的开断:
所述柱塞处于加压状态时,闭合所述高压油泵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的连接口,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断开;
所述柱塞处于非加压状态时,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连通;
所述电磁控制阀通过通电/断电控制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的开断:
所述电磁控制阀通电时,闭合所述低压回油口,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断开;
所述电磁控制阀断电时,打开所述低压回油口,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单体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包括第一低压进油管和第一低压回油管。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单体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控制阀与所述油箱之间还设有第二低压进油管;
所述电磁控制阀内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低压进油管和所述电磁控制阀内线圈的辅助油道,用于冷却所述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单体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泵为机械式高压油泵,所述喷油器为机械式喷油器。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单体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单元包括:
电磁控制阀驱动模块,与所述电磁控制阀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磁控制阀对喷油进行控制;
喷油控制模块,与所述电磁控制阀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预设参数,通过所述电磁控制阀驱动模块控制所述喷油的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单体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控制模块根据预先标定的全工况喷油正时参数,通过所述电磁控制阀驱动模块对所述电磁控制阀所控制喷油的喷油正时进行闭环控制;
所述喷油控制模块根据预先标定的喷油量参数,通过所述电磁控制阀驱动模块对所述电磁控制阀所控制喷油的喷油脉宽进行闭环控制;其中,所述喷油量参数与所述电磁控制阀对应。
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电控单体泵系统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0:高压油泵的柱塞处于非加压状态,电磁控制阀断电,第一低压循环管路和第二低压回油管均连通,形成循环油路;
S30:所述柱塞加压,断开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所述高压油泵内的高压油通过所述低压回油口和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流回油箱;
S50:所述电磁控制阀在所述电控单元的控制下在通电或断电状态间切换,通过断开或连通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控制所述喷油器进行喷油或停止喷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包括:
S501:所述电磁控制阀在所述电控单元的控制下通电,断开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所述高压油泵内的高压油通过所述喷油器接口输送至所述喷油器进行喷油;
S503:所述电磁控制阀在所述电控单元的控制下断电,连通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所述高压油泵内的高压油通过所述低压回油口和所述第二低压回油管流回油箱,所述喷油器停止喷油;
S505:若所述柱塞加压未结束,跳转至步骤S501;若所述柱塞加压结束,连通所述第一低压循环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85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气化传热式电热供暖器
- 下一篇:太阳能跨季节蓄热采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