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9072.2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5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瞿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B29C55/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谢静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烟囱 效应 薄膜 内外 气流 协同 冷却 方法 装置 | ||
1.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冷风风环的外冷却风进入包裹住膜泡外表面的烟囱状空间内,依靠烟囱效应的拔风作用加强膜泡外表面的空气流动;位于膜泡内的内冷却风同样形成烟囱效应,并在对流风扇作用下,形成与膜泡外表面平衡的冷却气流,同时,不断循环更新的冷却水带走膜泡内部的热量,在膜泡内外冷却风的协同作用下,使薄膜保持稳定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与膜泡内的内冷却风进行热交换,实时带走膜泡内部的热量。
3.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泡外组件和膜泡内组件,膜泡外组件包括模头、冷风风环和外部风道管,冷风风环设于模头上,外部风道管固定于冷风风环上,且冷风风环内的气流通道与外部风道管连通,外部风道管包裹于膜泡外;膜泡内组件包括进气管、进水管、排水管、内部风道管和热交换器,内部风道管设于膜泡内,进气管与内部风道管的外部空间连通,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伸入膜泡内且分别与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设于内部风道管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泡内组件还包括对流风扇、对流风扇轴、轴上支撑座和热交换器端盖,内部风道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对流风扇,对流风扇中部设置对流风扇轴,对流风扇轴穿过模头,对流风扇轴上端通过轴上支撑座固定于内部风道管上,热交换器两端分别设置热交换器端盖,且通过热交换器端盖与对流风扇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泡外组件还包括固定外部风道管用的支撑杆和铰链活页,支撑杆平行设于外部风道管一侧,支撑杆底部固定于冷风风环上,外部风道管通过铰链活页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风道管为对半开合式的结构,组成外部风道管的两个半管之间设有锁扣,并通过锁扣锁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风道管的材料为采用透明玻璃钢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烟囱效应的吹塑薄膜内外气流协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泡内组件中,热交换器的外表面沿环向均布有若干散热片,热交换器的内部开有冷却水流道,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与冷却水流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90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斜置喷管后盖的隔热垫压制模具
- 下一篇:利用回收物为材料的环保塑料产品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