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9997.7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9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谢冬柏;邓时;单国;刘轶;张凯;吕石磊;吾提克尔·吾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警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830013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场 环境 液体 可燃物 检测 方法 | ||
一种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其选用火灾现场的金属材料,经精确称重后放入实验容器中,通过对其中金属材料受火灾影响后的增重检测,以确定是否该火灾是由液体可燃物引起的。本发明采用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装置对火场环境气氛进行实时监测,所得数据可靠有效。与目前所使用的火场可燃液体残留物分析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技术内容易于实现,对样品要求不高,尤其是在水泡等可燃液体残留物分析技术难以使用的现场中,更为有效,可广泛使用于火灾现场的助燃剂认定,制造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推广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火场物证的检测,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从火场残留物中检测是否存在未燃烧或过火程度较轻的易燃液体。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种分析手段进行分析。但是,现有大多数鉴定方法的使用前提是火灾扑救及时、火场燃烧不严重,而且要求所提取的样品要非常纯净,不能受到污染,否则不容易检测出火场中残存的易燃液体成分。但火灾现场复杂,大部分为变动现场,现场助燃剂易挥发并受外来污染,给火场中助燃剂的检验与认定带来困难。因此,寻找一种方便有效的检测方法,以提高火场环境中助燃剂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效果良好,操作较为简便的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本发明使用一种特殊金属材料加工的样品为观察对象,利用不同环境气氛与金属氧化膜生长热力学/动力学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以及金属材料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氧化膜结构及合金体系扩散特征的影响机理,在系统分析相关材料和表面氧化物的性质基础上,通过不同金属材料在多氧化剂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的差异,指示高温气氛中燃料油的存在。解决了检验火场环境中是否有助燃剂的难题。
本发明一种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火灾现场的金属材料,经精确称重后放入实验容器中,通过对其中金属材料受火灾影响后的增重检测,以确定是否该火灾是由液体可燃物引起的。
所述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具体为重量法,即:使金属材料经高温和腐蚀介质作用后,比较腐蚀前后材料的重量变化从而确定腐蚀速度,以确定是否存在可燃物;
如果测试得知腐蚀后材料的增重率数值为同等测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空气中增重率数值的2倍或以上(因为剥落而使得增重不明显的情况也考虑在内,此情况视为增重量很小,对应的:实测样品的增重率相对于同等条件下空气中增重率的比值很大);则判断火场环境中存在液体可燃物。
所述金属材料具体为下述三者之一或其组合:Cu、Fe、Al;所述作用于金属材料的高温为250-1050℃。
所述火场环境中液体可燃物的检测方法满足下述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其一,当所述金属材料具体为Cu,所述作用于金属材料的高温为900±50℃;若测试得知腐蚀后材料的增重率数值为同等测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空气中增重率数值的3倍或以上;则判断火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液体可燃物为汽油;若测试得知腐蚀后材料的增重率数值为同等测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空气中增重率数值的2-3倍,则判断火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液体可燃物为乙醇或/和煤油;
其二,当所述金属材料具体为Fe,所述作用于金属材料的高温为600-900℃;若测试得知腐蚀后材料的增重率数值为同等测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空气中增重率数值的7倍或以上;则判断火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液体可燃物为汽油;若测试得知腐蚀后材料的增重率数值为同等测试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空气中增重率数值的2-6倍,则判断火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液体可燃物为乙醇或/和煤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警察学院,未经新疆警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9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