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回收残余液体的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0100.2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0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汪*;魏民祥;黄丽琼;张凤娇;严明月;牛燕华;梁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23/06 | 分类号: | B65D23/06;B65D47/4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吴庭祥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残余 液体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具体讲是一种能回收残余液体的容器,属于日常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装有液体的容器中,如酱油瓶、润滑油器皿等,其盖子和瓶体之间通常采用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旋紧实现密封,其在每次倒出液体后以后,容器口上残余的液体顺着瓶颈往下流,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液体下流时形成的斑迹,容易沾灰,影响容器体表面清洁,给后续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对容器口残余液体进行回收利用的容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能回收残余液体的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容器盖,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开口处开有一通孔;所述容器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外周设有向下凸起的密封环,所述下盖为与密封环结构相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安装在容器本体上,环形凹槽与容器本体之间密封;所述环形凹槽上开有一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与通孔连通,回流孔的位置高于通孔位置;所述密封环上设有与回流孔位置相对应的密封球,密封环和环形凹槽闭合时密封球封闭回流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在保证容器本体常规密封的同时,对倾倒时多余的液体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液体对容器表面造成污染,影响使用;(2)、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容易、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通过折叠连接件相连接,所述通孔位于上盖和下盖的连接处,这样可避免倾倒时由于方向错误导致液体通过通孔经回流孔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环和环形凹槽闭合时,密封环的底端与环形凹槽的底部存在间隙,防止没有及时回流到容器本体中的液体在闭合时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能回收残余液体的瓶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通孔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瓶盖俯视图;
图4是环形凹槽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凸起的密封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密封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能回收残余液体的瓶子(容器以瓶子为例),包括瓶体1和用于密封瓶口的瓶盖2,瓶体1颈部开有一通孔3。瓶盖2为圆形,包括上盖4和下盖5,上盖4和下盖5之间通过折叠塑料连接件10相连接,二者之间可闭合或分开。上盖4包括圆盘形的盖体6,盖体6外沿周向设有密封环7,密封环7向下凸起,其截面呈半圆形,密封环7内圆直径和瓶口外圆直径相同,闭合时实现对瓶口的密封,如图3和5所示。如图4所示,下盖5为环形凹槽,其截面呈半圆形与密封环结构相对应;环形凹槽开有一回流孔8,回流孔8通过导管11与瓶体颈部的通孔3连通。环形凹槽与瓶体1之间采用无害密封胶进行密封,以确保残余的液体能流入环形凹槽中,避免渗漏。如图6所示,密封环7的内侧设有一密封半球9,密封半球9的位置与回流孔8位置对应,密封半球9的直径稍大于回流孔8直径,在上盖4和下盖5闭合时密封半球9卡入回流孔8中,对回流孔8进行密封。
密封环7的高度小于环形凹槽的高度,密封环7和环形凹槽闭合时,密封环7卡入环形凹槽中,密封环7的下沿与环形凹槽的底部之间不接触,存在间隙,以防止没有及时回流的瓶体内的液体在闭合时溢出。
如图1所示,瓶体1上的通孔3位于连接上盖4和下盖5的折叠塑料连接件10处,这样可避免在液体倾倒过程中由于方向错误导致液体通过通孔3经回流孔8流出,影响使用。
使用过程中,倾倒完成后残余在瓶口上的液体顺着瓶体下流汇集在环形凹槽中,通过回流孔8经导管11、通孔3回流至瓶体1内,实现回收再利用,同时避免液体污染瓶体1。当瓶盖闭合上时,密封环7与环形凹槽配合密封,防止不用时落入灰尘等杂物污染环形凹槽。同时,在瓶盖2闭合时,密封环7与环形凹槽之间的间隙防止没有及时回流的液体在闭合时溢出;密封环7内侧密封球9将环形凹槽内侧回流孔8密封,防止不使用时以及在运输中的液体发生渗漏。
本实施例中以常见的瓶子为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了说明,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使用在瓶子上,可以使用其为桶、罐、箱等其他常见容器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0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锤
- 下一篇:垃圾回收环保食品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