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治疗脾虚胃弱型慢性胃炎的药物制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0517.9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2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献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献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苗奎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区双月***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治疗 脾虚胃弱型 慢性 胃炎 药物制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治疗脾虚胃弱型慢性胃炎的药物制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的慢性炎性病变。老年人由于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过少,称为萎缩性胃炎。这种特有症状,由于精神紧张,加上牙齿不好,咀嚼不充分,易患慢性胃炎,为老年常见多发病。中医属“胃脘痛”范畴,认为由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引起。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毫无症状,只在胃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发病时有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多数饭后觉饱胀,嗳气或吐酸水。中医上通常将胃炎分为4类,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症范畴,分别为:肝胃气滞型、脾虚胃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炎的病因较复杂,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慢性胃炎属脾胃病范畴,脾为脏属阴土,运化不健,责之于脾,治疗务在益气健脾运脾,常宜升清;胃为腑属阳土,主受纳水谷,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一旦有病,即出现胀闷,噫嗳泛恶等浊阴不降诸证,治当降气开郁通腑,所以调理升降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关键之一。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慢性疾病能否向愈与胃气之盛衰关系极大,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须不忘维护胃气,用药取其平和,不用大温大热、大苦大寒之品,遇脾胃虚寒者以益气健脾为主,使补气而不壅滞,不碍胃,并常佐理气通降之品,以宣畅气机。
目前公开的治疗慢性胃炎的发明专利有很多,例如:201310693697.0、201510051352.4、201410556293.1、201310457618.6等。但是慢性胃炎病症类型多样,针对性治疗脾虚胃弱型慢性胃炎的发明专利却很少,中国专利申请201410771775.9公开了一种治疗脾虚胃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药,主要由石菖蒲、山药、薏苡仁、熟地黄、高良姜、大枣、当归、人参和甘草制成。该发明中药虽然具有补脾养胃、调和胃气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胃炎病症,但是,该发明药物中含有当归、人参和党参等名贵药材,来源少,成本高,极大的限制了该发明药物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虚胃弱型慢性胃炎的药物制剂,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调节配伍,达到针对性强、显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目的。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方的药材组成:
麦冬10-20、石菖蒲12-20、山药8-18、熟地黄10-18、黄芪8-16、肉桂8-16、升麻6-14、陈皮6-12、桑葚子6-16、龙眼肉4-16、乌梅6-12和甘草2-8。
优选的,所述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方的药材组成:麦冬10、石菖蒲12、山药8、熟地黄10、黄芪8、肉桂8、升麻6、陈皮6、桑葚子6、龙眼肉4、乌梅6和甘草2。
优选的,所述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方的药材组成:麦冬20、石菖蒲20、山药18、熟地黄18、黄芪16、肉桂16、升麻14、陈皮12、桑葚子16、龙眼肉16、乌梅12和甘草8。
优选的,所述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方的药材组成:麦冬15、石菖蒲16、山药14、熟地黄14、黄芪12、肉桂12、升麻10、陈皮10、桑葚子10、龙眼肉10、乌梅8和甘草5。
优选的,所述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方的药材组成:麦冬16、石菖蒲14、山药13、熟地黄16、黄芪10、肉桂14、升麻12、陈皮9、桑葚子11、龙眼肉12、乌梅9和甘草6。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治疗脾虚胃弱型慢性胃炎的药物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麦冬洗净,干燥后粉碎,过60-80目筛,将得到的粗粉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加入粗粉重量的30-45%体积分数为60-85%的乙醇,调控二氧化碳流量为15-20L/h,萃取压力为15-20MPa,萃取温度为40-60℃,萃取时间为1.5-2h,减压分离制得到麦冬提取物,保留麦冬残渣;
S2:分别称取石菖蒲、山药、熟地黄、黄芪、肉桂、升麻、陈皮、桑葚子、龙眼肉、乌梅和甘草,去杂质,洗净,烘干,切片后粉碎成粗粉,备用;
S3:取S2所得粗粉,加入麦冬残渣,加入药材总量8-10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然后煎煮2-3次,每次3-5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滤液真空减压浓缩至60℃条件下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得水提浓缩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献美,未经杨献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0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止咳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