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混纺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1365.4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9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玉溪针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D06N3/04;D06M15/256;D06M11/74;D06M101/12;D06M101/3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戚正云 |
地址: | 314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混纺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衣服的面料一般由一种材质制成,特点也比较单一,造成面料的柔软性和舒适性等特点不可兼得,这将大大降低了穿着衣服的舒适度,同时面料的丝线机构比较简单,长期间穿着,衣服会有磨损,会影响衣服的穿着效果、影响衣服的穿着寿命。现有市场上生产的一些耐磨面料通常都舒适度欠佳,只能当做工作服穿,对平时穿着时相当的不舒适,穿着时不贴身,不方便工作,并且由于编织的不同,吸湿性相当差,容易使穿着这出汗,使内部穿的服装受潮,相当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性好、柔软轻盈、吸湿透气、结构紧凑、弹性好、不变形的耐磨混纺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耐磨混纺面料,包括基布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所述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所述第一经线为马海毛纤维,第一纬线为有光涤纶长丝,第二经线采用驼绒纤维,第二纬线采用涤麻混纺纱,所述表面层为复合耐磨涂层,涂覆在基布层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经线的经密为350-650根/10cm,第一纬线的纬密为 200-420 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二经线的经密为430-680根/10cm,第二纬线的纬密为300 -540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
进一步,所述马海毛纤维的长度为8mm-32mm,细度为20μm-45μm。
进一步,所述驼绒纤维的长度为35mm-46mm,细度为16μm-28μm。
进一步,所述涤麻混纺沙由涤纶丝和苎麻纤维混纺加捻混纺而成。
进一步,所述表面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墨组成。
本发明的耐磨混纺面料,集合了各种纤维的特点,编织而成的面料纤维结构紧凑、面料具有良好的耐磨特性,弹性好、不变形,还具有柔软轻盈、吸湿透气等特点;表面具有复合耐磨涂层,能够起到耐摩擦的作用,防止基布层因磨损而起球或掉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耐磨混纺面料,包括基布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所述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所述第一经线为马海毛纤维,长度为8mm,细度为20μm,第一纬线为有光涤纶长丝,第一经线的经密为350根/10cm,第一纬线的纬密为420 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第二经线采用驼绒纤维,长度为35mm,细度为16μm,第二纬线采用涤麻混纺纱,由涤纶丝和苎麻纤维混纺加捻混纺而成,第二经线的经密为430根/10cm,第二纬线的纬密为540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所述表面层为复合耐磨涂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墨组成,涂覆在基布层的上表面。
实施例2
一种耐磨混纺面料,包括基布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所述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所述第一经线为马海毛纤维,长度为32mm,细度为45μm,第一纬线为有光涤纶长丝,第一经线的经密为650根/10cm,第一纬线的纬密为200 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第二经线采用驼绒纤维,长度为46mm,细度为28μm,第二纬线采用涤麻混纺纱,由涤纶丝和苎麻纤维混纺加捻混纺而成,第二经线的经密为680根/10cm,第二纬线的纬密为300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所述表面层为复合耐磨涂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墨组成,涂覆在基布层的上表面。
实施例3
一种耐磨混纺面料,包括基布层和表面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所述纬线包括第一纬线、第二纬线,所述第一经线为马海毛纤维,长度为15mm,细度为30μm,第一纬线为有光涤纶长丝,第一经线的经密为450根/10cm,第一纬线的纬密为300 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第二经线采用驼绒纤维,长度为40mm,细度为20μm,第二纬线采用涤麻混纺纱,由涤纶丝和苎麻纤维混纺加捻混纺而成,第二经线的经密为530根/10cm,第二纬线的纬密为420根 /10cm,经线和纬线的编织分布结构为单层纬重结构;所述表面层为复合耐磨涂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石墨组成,涂覆在基布层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玉溪针织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玉溪针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1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棉纺织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纺织导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