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触变性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5088.4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4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赖广兴;方云辉;林艳梅;刘木林;赖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34;C08F220/06;C08F220/28;C08F4/40;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性 早强型聚 羧酸 水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触变性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异丁烯醇聚氧乙烯基醚和/或异戊烯醇聚氧乙烯基醚、小分子聚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季铵盐单体及氧化剂加入到水中,于15~30℃搅拌至溶解;(2)将还原剂与水配制成第一溶液,将链转移剂与水配制成第二溶液,将不饱和一元羧酸、不饱和羧酸酯类单体与水配制成第三溶液;(3)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及第三溶液同时在3~4h内滴加至步骤(1)的物料中,滴加完毕后在35~40℃下保温反应1~1.5h;(4)待步骤(3)的物料反应完后,加入碱性调节剂中和pH至6~7,即得所述高触变性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本发明制备的聚羧酸减水剂具有优异的触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触变性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工程项目建设的加快,预制混凝土制品的用量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预制混凝土制品是将混凝土注入模具中成型制作的,然后运到工地进行组装。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需要混凝土构件短时间内从模具中脱模,这就要求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另外,预制混凝土制品,例如地铁盾构管片混凝土特点是高胶凝材料、低水胶比、低塌落度,要求不易损失,易于浇筑和振捣。应用普通聚羧酸减水剂时,混凝土通过充分搅拌后,刚出机时和易性、松散性都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工作性能越来越差,很快会板结在一起,在浇筑完成前,吊斗内的混凝土就会出现黏聚在一起堵死出口的现象。因此,对应用于预制混凝土制品的聚羧酸减水剂,不仅要有良好的早强性能,还必须要有优异的触变性能。
CN101376576B公开了一种早强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工艺,采用两种不同链节数的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类大单体、(甲基)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或甲基丙烯磺酸钠、具有消泡功能的聚醚丙烯酸酯类单体在氮气保护条件下,采取一次投料的方式进行共聚反应。CN101357834B公开了一种早强型聚羧酸塑化剂,采用不同分子量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羧酸酯类大单体、(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无规/嵌段醚在60℃~90℃的水溶液中共聚制备。CN103011670A公开了一种早强快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介绍了以甲基烯基聚氧乙烯、乙酸乙烯酯或丙烯酸甲酯、顺丁烯二酸酐或丙烯酸、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早强作用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以上的技术方案均只关注于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早强性能,而未对其触变性能进行研究或研究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触变性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触变性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90~210重量份数均分子量3000~6000的异丁烯醇聚氧乙烯基醚和/或异戊烯醇聚氧乙烯基醚、10~20重量份小分子聚醚、3~10重量份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1~3重量份季铵盐单体及1.5~2.0重量份氧化剂加入到140~160重量份的水中,于15~30℃搅拌至溶解;
(2)将0.1~0.5重量份还原剂与25~30重量份的水配制成第一溶液,将0.8~0.9重量份链转移剂与25~30重量份的水配制成第二溶液,将16~18重量份不饱和一元羧酸、4~8重量份不饱和羧酸酯类单体与12~15重量份的水配制成第三溶液;
(3)将上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及第三溶液同时在3~4h内滴加至步骤(1)的物料中,滴加完毕后在35~40℃下保温反应1~1.5h;
(4)待步骤(3)的物料反应完后,加入14~18重量份碱性调节剂中和pH至6~7,即得所述高触变性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
上述小分子聚醚的结构式为:其中,R6为2~4个碳原子的烷基,m表示环氧乙烷的加成数量,为1~4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50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