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碳酸甲乙酯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7318.0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兰义;李学刚;周立明;侯亚飞;李源;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阳百事达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8/06 | 分类号: | C07C68/06;C07C68/08;C07C69/96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111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碳酸 甲乙酯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生产碳酸甲乙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并用萃取剂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萃取和分离,分别得到第二混合物和副产物,其中,所述原料为碳酸二甲酯和乙醇混合物,所述第一混合物含有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所述副产物,所述第二混合物含有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萃取剂,所述副产物含有甲醇;
对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第三混合物和萃取剂,所述第三混合物含有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
对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碳酸甲乙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钠或乙醇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剂选自邻二甲苯、乙酸丁酯、乙二醇或碳酸乙烯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的碳酸二甲酯和乙醇的质量比为(1~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原料的总质量的0.1%~8%。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反应-萃取精馏塔内使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并用萃取剂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萃取和分离;
在分离精馏塔内对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分离;
在分隔壁精馏塔内对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萃取精馏塔的塔内压力为0.05MPa~0.5MPa,塔顶温度为50℃~75℃,塔底温度为110℃~130℃;
所述分离精馏塔的塔内压力为0.05MPa~0.5MPa,塔顶温度为70℃~110℃,塔底温度为130℃~150℃;
所述分隔壁精馏塔的塔内压力为0.05MPa~0.5MPa,塔顶温度为75℃~95℃,塔底温度为100℃~150℃。
8.一种生产碳酸甲乙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萃取精馏塔,所述反应-萃取精馏塔上具有由上至下间隔布置的催化剂进口、萃取剂进口和原料进口,所述反应-萃取精馏塔的塔顶具有第一出料口且所述反应-萃取精馏塔的塔底具有第二出料口;
分离精馏塔,所述分离精馏塔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出料口相连的第一进料口,所述分离精馏塔的塔顶具有第三出料口且所述分离精馏塔的塔底具有第四出料口;
分隔壁精馏塔,所述分隔壁精馏塔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出料口相连且与初馏段连通的第二进料口、与侧线段连通的第五出料口、与公共精馏段连通的第六出料口以及与公共提馏段连通的第七出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混合器和第一再沸器,所述第一混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原料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再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一再沸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公共精馏段连通,所述第一再沸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混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新鲜原料;
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出料口,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新鲜萃取剂,所述第二混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萃取剂进口相连;
第二再沸器,所述第二再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二再沸器的两个输出端中的一个与所述反应-萃取精馏塔的塔顶连通;
第三再沸器,所述第三再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三再沸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分离精馏塔的塔顶连通,所述第三再沸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料口相连;
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反应-萃取精馏塔的塔底连通;
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离精馏塔的塔底连通;
第三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七出料口相连,所述第三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公共提馏段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精馏塔的隔板设置成使所述初馏段的横截面积与所述侧线段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阳百事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辽阳百事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73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酸(溴甲基)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护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