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及线路投运风险的电力系统恢复路径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8790.6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0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宣;陈彬;郑佩祥;范元亮;张功林;郑凌娟;黄建业;孙磊;刘伟佳;林振智;文福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风险 电力系统 恢复 路径 优化 方法 | ||
1.一种计及线路投运风险的电力系统恢复路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输入电力系统拓扑结构;
步骤S2:计算各恢复线路投运失败的相对可能性;
步骤S3:计算各恢复线路投运失败的严重性指标;
步骤S4:计算各恢复线路投运风险的平均值和最大误差值;
步骤S5:优化机组恢复顺序,输入黑启动电源节点个待恢复机组节点;
步骤S6:求解“串行”阶段恢复模型;
步骤S7:检查待恢复机组是否全部恢复,若待恢复机组都已恢复,则进入步骤8;否则将已恢复的线路和节点合并为等效电源点,并更新所述电力系统拓扑结构,返回步骤S5;
步骤S8:更新所述电力系统拓扑结构;
步骤S9:求解“并行”阶段恢复模型;
步骤S10:模型求解完毕,输出恢复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线路投运风险的电力系统恢复路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的“串行”阶段恢复模型如下:
minF
p1+zij≥σijxij
zij≥0
p1≥0
式中:L是系统中的线路集合;(i,j)表示由节点i和节点j构成的线路;nBS是黑启动电源或由已恢复区域等效形成的等效电源所在的节点编号;nNBS是目标节点,在“串行”恢复阶段为待恢复机组所在的节点编号;变量xij用于判断线路i-j是否属于源节点nBS至目标节点nNBS的恢复路径,如果是,则xij=1;否则xij=0;是线路i-j风险的平均值;γijσij是风险评估的误差扰动值;λij用于表征误差的扰动程度;σij表示误差的上限值;待求解的优化变量为路径决策变量xij、辅助变量F以及因对偶变换而引入的辅助变量zij和p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及线路投运风险的电力系统恢复路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的“并行”阶段恢复模型如下:
minF′
p2+z′ij≥σijxij
z′ij≥0
p2≥0
式中:目标节点nload为“并行”阶段待恢复负荷所在的节点,s为待恢复负荷的个数;变量uij用于表征同时恢复不同目标节点时,经过线路i-j的次数;待求解的优化变量为路径决策变量xij,引入的辅助变量为F′、z′ij和p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87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轮式落砂筛型砂粉碎机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钢筋速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