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8979.5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2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聂国朝;吴艳华;张东伟;朱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科伦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杨海明 |
地址: | 530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裸眼 可视 纳米 示踪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包括以下配比数的原料:可溶性蛋白5~50份、卵磷脂40~300 份、染色剂5~50份,经超纯水溶解、混匀制得粒径≤100 nm的蓝色的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本发明的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具有生物兼性、可降解性,对人体安全无毒,能实现外科医生在正常光线下,不需要借助额外的仪器,肉眼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手术中准确切除肿瘤。本发明中的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制备方法适合工业化大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一种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通过核磁共振、CT、超声等术前检查容易区分,但在手术操作中,肉眼难以区别它们。一般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癌变组织,给病情复发留下隐患,如果扩大切除范围,又会伤及正常组织,可能会导致身体功能、机能等方面的后遗症。因此区分正常细胞与肿瘤组织一直是相关领域的难点问题。
以往的MRI、CT、超声等影像技术需要特殊的仪器,难以实现直接观察肿瘤;肿瘤荧光染色法需要在暗室中或较暗的光线下,用光激发才能辨别肿瘤细胞,黑暗操作环境给手术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手术导航系统,是以核磁共振、CT等医学影像数据为基础,在电脑上显示出一个三维可视的“虚拟人脑”,医生手中的探针指向哪里,是否已经到达肿瘤边缘,前面是不是重要组织,能通过屏幕显示出来。但是对于精准手术,医生需要观察病变组织,又要观察电脑屏幕,不断来回切换视角,很容易造成手术错误;一般的手术导航系统价格昂贵,一般基层医院还难配备;相应的手术费也大大增加,一般病难以承受。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Daniel Orringer等人发明了使用合成材料---聚丙烯纳米粒为载体,包裹考马斯亮蓝、亚甲蓝、靛氰绿等合成染料为示踪剂,发明了一种脑肿瘤裸眼示踪剂,这种以聚丙烯酰胺为载体的肿癌裸眼可视影像技术中,聚丙烯胺在体内很难降解,存在生物兼容性问题,且考马斯亮蓝等合成染料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包括:(1)抗肿瘤药物的载体;(2)抗菌/抗感染药物的载体;(3)抗寄生虫药物的载体;(4)其他方面。纳米脂质体的传统制备工艺:(1)薄膜分散法,曹劲慈等人采用该方法制备环孢素A纳米脂质体,其粒径为104.85nm。(2)注入法,吴亚妮等人采用该方法制备木瓜蛋白酶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100nm。(3)逆相蒸发法,罗琥捷等人采用该方法制备鱼腥草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粒径为90nm。(4)冷冻干燥法,张晓伟等人采用该方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脂质体,粒径在117nm左右。以上方法得到的脂质体存在稳定性差,含有外源性胆固醇或类固醇物质,且难以大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缺陷。
纳米脂质体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受到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重视。目前,已经有多个以纳米脂质体为载体的药物在国内外上市,并且纳米脂质体在其他的医疗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例如在基因治疗、造影剂等方向的应用。由此可见,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脂质体存在局限性:稳定性差,难以大规模化工业生产。特别是常使用胆固醇、胆酸盐来减少粒径,增强稳定性,由此带来的外来胆固醇对病人,特别是给心管疾病患者带来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的毒副作用,增加生物兼性、可降解性,提高组织穿透率,实现外科医生在正常光线下,不需要借助额外的仪器,肉眼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手术中准确切除肿瘤,本发明提供一种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可溶性蛋白、卵磷脂、染色剂为原料,经混匀制得粒径≤100 nm的蓝色的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
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这样实现的:
一种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包括以下配比数的原料:可溶性蛋白5~50份、卵磷脂40~300 份、染色剂5~50份,经超纯水溶解、混匀制得粒径≤100 nm的蓝色的肿瘤裸眼可视纳米示踪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科伦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宁科伦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8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