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9296.1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姚举禄;戴振东;吉爱红;黄肖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计 废品 工位 标注 打码机构 激光 视觉 上料 自动检测系统 机械手组件 平整机构 视觉检测 打码 检测 接入控制系统 金属 标注系统 检测装置 喷涂标记 上料工位 图像识别 漏检 统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属一种应变计检测装置,所述的系统包括上料平整机构、视觉检测机构、激光打码机构、废品标注机构与机械手组件,所述上料平整机构、视觉检测机构、激光打码机构与废品标注机构分别安装在机械手组件下方的上料工位,视觉检测工位,打码工位与废品标注工位上;视觉检测机构、激光打码机构与废品标注机构均接入控制系统;通过系统中多个工位对应变计依次进行上料、视觉检测、激光打码及废品标注等操作,视觉检测机构通过统一的图像识别标准对工位上的应变计进行检测,废品标注系统对检测为不合格的应变计喷涂标记,有效避免出现漏检情形发生,还提升了应变计检测的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变计检测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阻应变计(Resistance strain gage)是一种能将工程构件上的应变,即尺寸变化转换成为电阻变化的变换器(又称电阻应变片),简称为应变计。一般由敏感栅、引线、粘结剂、基底和盖层组成。成品应变计为三明治结构,由基底材料、金属箔、覆层材料组成;应变计产品规格、形状不一,栅条排列有水平、竖直、45度斜线及圆形等,有单轴、双轴及三轴之分,应变计内部结构尺寸很小,一般栅条宽25~40μm,栅间距40~60μm。多数应变计产品尺寸较小,一般长宽均小于10mm,部分特殊产品栅条较长,可达到10mm。
自动光学检测(Automatic OpticalInspection--AOI)。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测试技术,发展迅速,率先应用在集成电路的检测上。目前不少厂家针对不同用途推出性能不同的AOI测试设备。使用上,AOI有以下两类主要的用途:最终品质及过程跟踪(Processtracking)。
AOI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由于可靠性高、精度高、效率高及易操作的特点,在PCB(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MT(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等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设备能检测的最小分辨率一般在0.1mm,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以色列澳宝Ultra Discovery系列产品可以达到7μm。
目前,传统的应变计质量检测工作全由人工完成,整片应变计经20倍放大,用背光照射,人工目测检查,判断应变计缺陷。该操作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人工操作,判断标准不能统一,且易漏检;二是人工成本逐年上升,使产品成本上升,劳动效率较低,不能适应产量的提升;三是工人容易产生职业病,如腰椎、颈椎、眼睛等。因而有必要针对应变计检测系统进行研究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金属应变计缺陷自动检测系统,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目测检查应变计质量出现的判断标准不能统一,易漏检,以及人工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9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