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液机及其注液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9566.9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丁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振荣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6/1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向武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液单元 容量室 液体管 注液 电芯定位夹具 电磁阀组 升降装置 相通 注液机 注嘴 机台 定位空间 气体通路 依次串联 注液效率 电磁阀 注液泵 电芯 伸入 升降 伸出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液机及其注液单元,包括机台、升降装置、电磁阀组、电芯定位夹具、至少两个注液单元及向各所述注液单元注液的注液泵,所述注液单元位于所述电芯定位夹具的上方,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注液单元升降,所述注液单元包括注嘴、容量室、液体管及气体孔,所述容量室的下部与注嘴相通,所述容量室的上部与气体孔相通,所述液体管的上部向上伸出,所述液体管的下部向下伸入所述容量室,所述液体管、气体孔及容量室相通,各所述注液单元的气体孔头尾依次串联而形成气体通路;所述电磁阀组具有多个电磁阀,所述电芯定位夹具具有定位空间。注液机能用普通泵一个周期对大批量电芯同时精确注液,极大提高了注液效率和降低了注液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注液机。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电芯)包括外壳、卷芯及电解液,外壳包括壳体和盖帽,盖帽具有一个与盖板(为外壳的一部分)绝缘的铆钉(电极),外壳把卷芯、电解液封闭起来,卷芯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一同卷绕而成,对铝壳电池,正极片通过正连接导体从内部与外壳相连接,把卷芯的正极引到外壳,负极片通过负连接导体与盖帽的铆钉(电极)相连接,把卷芯的负极引出到电池外壳外面。壳体从形状分有方体和圆柱体两种,从材料分有铝壳和钢壳两种。方体电芯盖帽设有注液孔,电芯化成后用钢珠封住注液孔,使电芯内部与外界空气隔绝。
现在锂电池灌注电解液有两种方式:倒吸式和注液式,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先把电芯内部抽真空,然后充氮气把电解液压入电芯内,为提高电芯容量和循环次数,常需要采取多次灌注、抽真空、注氮气等工艺,费时费力。对需要精确注液的高容量电芯,需要采用能定量注液的注液泵,具体是,把电芯放入密封箱里,在电芯注液孔设置容量杯,容量杯与电芯内空间相通,用注液泵把一定量电解液注到容量杯里,然后把密封箱抽真空,电芯里的气体穿过容量杯里的电解液逸出,电芯内空间也逐渐变成真空,待达到一定真空度后,给密封箱通入一定压力的氮气,容量杯里的电解液就被压入电芯内空间。定量注液泵比较贵,便宜的都要几千元人民币一台,对批量电芯,比如700个电芯,不可能做到一个电芯对应一台注液泵,因此现在的注液机注液效率就比较低,一个周期注液也就顶多十几、二十个电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注液机。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液机,包括机台、升降装置、电磁阀组、电芯定位夹具、至少两个注液单元及向各所述注液单元注液的注液泵,所述升降装置、电芯定位夹具及电磁阀组设于所述机台,所述注液单元位于所述电芯定位夹具的上方,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注液单元升降,所述注液单元包括注嘴、容量室、液体管及气体孔,所述容量室的下部与注嘴相通,所述容量室的上部通过连通孔与气体孔相通,所述连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容量室中部的内径,所述液体管的上部向上伸出,所述液体管的下部向下伸入所述容量室,所述液体管、气体孔及容量室相通,各所述注液单元的气体孔头尾依次串联而形成气体通路;所述电磁阀组具有多个电磁阀,其具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所述气体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气体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电芯定位夹具具有定位空间;所述机台还设有注液泵、截止阀及集管箱,所述注液泵通过所述截止阀给所述集管箱供液,各所述注液单元的液体管通过与其对应的连接管与所述集管箱连通。
所述连通孔还包括具有上下贯穿的突管孔的突管,所述突管自所述气体孔的下表面向上延伸。
连通孔可以不向上伸出气体孔的下表面,即连通孔可以设于气体孔下表面和容量室上部的顶表面之间;连通孔也可以向上伸出气体孔的下表面,即连通孔可以包括自气体孔下表面向上延伸的突管。
所述电芯定位夹具包括多个挡板,各所述挡板围出所述定位空间,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挡板与气缸连接。
挡板中,可以有部分挡板固定或者全部都活动。通过气缸驱动挡板移动,能够实现对定位空间大小的调整。
升降装置包括框架、横梁及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固定于机台,升降气缸的轴端与框架连接,横梁固定于框架,注液单元固定于横梁。在升降气缸的作用下,注液单元可以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振荣,未经丁振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9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化腐植酸基炭纳米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